對于一個擁有10 幾億人口的大國而言,農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價值。當前,農業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業改革的重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點也在供給側。
”圖為:2016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圖為:2016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著力加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各項措施系統集成。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呈現出全面播種、次第開花的生動景象”。
充滿幸福的社會,法治是不可缺少的。西藏各個地、市的街道上都有一道藍白相間的“名片”——便民警務站,將近七百多個便民警務站不僅僅代表西藏法治建設的腳步,更是老百姓零距離的守護。
在西藏,陽光是從來不缺的,它總是把自己的光芒毫不吝嗇灑向世界屋脊的各個角落。作為一個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西藏來說,更是讓“中國夢”在西藏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生活的不斷變化中展現的淋淋盡致。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持”,主要體現在為避免出現顛覆性的錯誤,強調“不忘初心”,回歸社會主義的本質。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其一,首次對“中國特色”加以闡釋,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中國特色”,主要包括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將河北建設成“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3月1日《 新華網》) 《河北省建設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規劃》中明確,當前河北正處于城鎮化加速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時期,河北將通過“與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彌補發展短板”等措施,來推動河北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重慶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絡點上,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區位優勢。主動接駁國家戰略,重慶發展就有了“壓艙石”。
供給側改革,從方向到方案,向我們走來了,這個很高大上的東東,英文是Supply-side。 總的來講,從供給側發力,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方法、市場化的手段,矯正供需結構錯位和要素配置扭曲,促進供需新平衡。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癥下藥,為北京開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藥方。京、津、冀山水相連,以往經濟也呈“差序格局”,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
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正是當初的這種責任擔當意識,催逼著改革發展的步伐,讓中國這首巨輪在風高浪急的世界經濟發展大潮中滿舵前行。正是源于這種“習式擔當”,才有了這三年來義無反顧的高壓反腐與果斷拍蠅。履職伊始不久,習近平總書記的第一次調研就選擇了廣東深圳,由此拉開了中國攻堅期和深入區改革的大幕。
日前,中紀委網站公布了一則中央紀委2015年給予10名中管干部黨紀重處分并作出重大職務調整的要聞。中紀委如此斷崖式降級處分中管干部,可謂布局深遠、寓意深長。中紀委用嚴查違紀違規的實際行動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扶貧開發工作提升至治國理政新高度,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方略,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從政府“單打獨斗”到全社會“握拳出擊”,“習式扶貧”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社會力量,廣泛凝聚各界合力,奏響扶貧開發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