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中美談判已持續15年有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紙協議也逐漸擴充成為一份內容龐雜、體量巨大的文本。不過歸根結底,協議主要涉及到幾個懸而未決的關鍵問題。化學肥料相關問題被提出來,金融市場準入也引發激烈的討論。這是一個大問題,也是美國談判小組的關注重點,他們希望確保美國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控制。
“一帶一路”計劃是2017年9月5日在幾內亞和中國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幾內亞政府簽下的規模最為宏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協議。
以色列有850萬人口,它不僅僅是“一帶一路”沿線的交通樞紐,更可以在該倡議中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自由貿易面臨重重困難。幾個月來,當代世界秩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具體表現在針對文化全球化的質疑、政治全球化造成的恐慌和多邊機構的效率低下(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等)以及席卷大西洋兩岸的貿易保護主義中那些反對經濟全球化的聲音。
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改變一個人應對挑戰的方式和信仰,那么這個國家一定擁有過人之處。中國于我便是如此。
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涉及的政策數以千計,正是依靠這些政策,中國實現了國家經濟高速且持續性的增長。以1978年12月為起點,中國拉開了飛速改革的大幕。過去40年間,中國每十年推出一項引人注目且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上世紀80年代,最卓有成效的改革政策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90年代,是國有企業合并與改革;到了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第二個十年,則是“一帶一路”倡議。
1999年3月初,春天的氣息已然撲面而來。時值美國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訪華,她與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會面,二人主要就朱镕基總理即將訪美事宜的相關安排進行磋商。一切細節敲定后,奧爾布賴特受到江澤民主席和朱镕基總理的接見。江澤民主席表示,在解決所有不同的問題時,中美關系“必須要立足于長期戰略利益”。
我們的生活目標是相同的,我們想要安全感,我們想要家人安好,我們想要得到愛和尊重。
鄧小平有一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經濟體制能夠奏效,就是好的經濟體制。早在中國拉開改革開放的大幕之前,鄧小平就說過這句話,而這些話后來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同義詞。
過去40年,全球目睹了一個歷史性的巨變,即中國在其改革開放進程中不僅成功使超過8億人口脫貧,還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過去40年,中國施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豐厚的果實,在中國國內尤為如此。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國的改革家們努力實現民族復興,建設一個和平、繁榮、和諧的社會。
中國的對非投資高達數十億美元,投資項目幾乎覆蓋了所有的非洲國家,并由此成為非洲最大的投資者之一。這其中大部分投資流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和國內的教育事業。而中國也已經成為非洲留學生的重要求學目的地。有鑒于此,教育和技能發展成為本周在湖南長沙舉辦的對非投資論壇的中心課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原因很簡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是世界上最年輕人口的所在地,沒有哪里能比這里更亟需知識和技能培養了。
中國的歷史和今天的成就都表明了中國人民歷來就是能夠創造奇跡的民族,因此,世人只需拭目以待,靜候中國徹底消除貧困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