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現在是非洲接受“北京共識”的時候了,非洲目前遇到的脫貧、基建和產業啟動等挑戰都是中國曾經面對的。既然中國已經取得了成功那么非洲學習中國的經驗也一定能夠取得相應的成功。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闡述2018年的經濟目標和優先要務。
正在北京召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可謂意義非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兩會的代表們一起就中國面臨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逐漸成為引領亞洲走向和平、穩定與相互合作新時代最為光明的路徑。
在剛剛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被寫入憲法,以協調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進程,填補環境治理方面的空白,這也符合中國人民的希望與期盼。
腐敗會對一個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它會令誠實的競爭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遭受不公,它會為虎作倀、使得金錢權力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
許多國際觀察人士一直在忽略一個事實:伴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而來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眾所周知,中國脫貧的速度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每一個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經濟增長中受益,但是沿海地區的人民,企業家,以及有更好教育背景的人獲益更大。如今,中國正在全力消除極端貧困,這是明智之舉。
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歷程展現在眾人面前。1978年,中國的GDP不到3680億元,然而僅僅40年后,卻一躍增加至82.7萬億元,增長了225倍。在全球排名方面,中國的表現同樣傲人,從籍籍無名的“落選者”搖身一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創造“中國奇跡”的關鍵。黨的領導能夠指引中國在處理環境保護、區域不平衡和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同時取得強勁、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雖然中國發展道路漫長,但中國正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前行。
如今,西方世界將中國視作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或者更準確地說,一個威脅。西方對中國存在一種消極負面的思維傾向,企圖壓制中國。
一個醫療服務狀況糟糕的國家無法實現國家發展愿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中國的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人,著實令人驚嘆。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向與會代表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談論的是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不是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