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向與會代表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談論的是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李克強總理描繪了一幅宏大的發展藍圖,詳細闡述了未來十年中國的革新規劃。他首先概述了中國在多個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和投入,比如量子通信、太空探索、電子商務、移動銀行、高速交通網絡等,以及中國為全面推進智能驅動的互聯網創新經濟發展作出的努力。如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者,將過去廉價的玩具出口工業升級改造為高精尖的機器人研發生產。
中國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需要教育的支撐。根據報告中所述,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持續超過4%。中國青年被視為國家的寶貴財富。沒有任何人能夠質疑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進步。
政府工作報告有很多內容涉及環境與資源保護問題。中國實施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推動實現從化石燃料到綠色能源的巨大轉變。到2050年,中國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的比例將達到將達到80%。
提高效率似乎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主題之一。報告中提到,五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預計中國未來的政府架構可能會變得更加簡潔、更具制度性。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回避中國未來面臨的挑戰。中國的貧困人口已經減少了6800多萬,但減貧脫貧的任務仍然艱巨。這要求中國建設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提高農民的醫保和養老金福利,建設智慧、綠色的“生態城市”。
李克強總理還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穩定和低風險的必要性,以及通過細致的金融微觀管理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過去,政府工作報告通常會追求更高的經濟增速。但李克強總理表示今年中國的發展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低于過去五年的年均增長值7.1%。這表明中國的發展重點放在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數量之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都在強調提質增效,從能源到政府效率、從教育到資產管理,從營養改善到資源保護,莫不如此。
李克強總理作的報告并不是一篇列舉或贊美過往成就的政府工作報告,而是一份理性的、詳實的未來發展藍圖,描畫了中國推進自我革新的美好未來。
(本文作者為環境智庫“喜馬拉雅共識”創始人、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龍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