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81年,龍安志(Laurence Brahm)以大學交換生的身份第一次從美國來到中國,此后近40年的時間里他一直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他是律師、作家,同時也是喜馬拉雅共識機構創始人和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級國際研究員。他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以及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
自2018年5月24日起,中國日報網每周四刊發一篇連載文章,講述龍安志眼中過去40年中國發生的巨變,敬請關注。
![]() |
作者與時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王岐山合影。(龍安志供圖) |
朱镕基總理提出的“一個確保”實際上包含了3個目標,分別是確保當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達到8%,通貨膨脹率小于3%,以及人民幣不能貶值。
至于“三個到位”,一是徹底改革金融系統,中央銀行強化監管、商業銀行自主經營的目標要在本世紀末實現;二是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進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完成政府機構改革。這三項任務必須在3年內完成,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朱镕基總理設定了一個緊迫的、幾乎不切實際的期限,給各級政府施加了巨大的自上而下的壓力,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拿出成果。
“五項改革”涉及一攬子社會福利和財政改革相關措施,是指進行糧食流通體制、投資融資體制、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和財政稅收制度改革。
上述改革措施,被視作朱镕基政府的執政“標志”。“三個到位”和“五項改革”切中所有經濟和社會改革的關鍵方面,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改革措施在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發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朱镕基總理決定帶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確保中國改革的勢頭未來能夠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繼續下去。
中國改革的關鍵在于領導層需要達成一種共識,即市場工具對于打開經濟增長所必需的資本、價格、商品和融資自由流動的主動脈至關重要。為推動中國經濟“有管理地市場化”,朱镕基總理提出的“宏觀調控”模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引入發達市場經濟體中被接受和應用的貨幣和財政干預工具,同時利用舊的計劃命令工具使新工具發揮作用;
? 準備運用“群眾運動經濟學”,即利用中國社會的特點擴大公眾對機遇的反應,激發改革熱情;
? 在關鍵時刻運用“信號經濟學”,發送強有力的信息,使得大眾改變前進的方向,進而有效管控“群眾運動經濟學”的效力;
? 設定遠大的目標,以激發群眾的激情和斗志;
? 保持目光遠大、仔細觀察形勢的變化、始終如一地朝著關鍵目標前進,讓改變成為系統中一種持續性的力量。
控制通貨膨脹、合理設置銀行和金融部門、帶領中國度過亞洲金融危機、將經濟發展模式從單純依賴出口轉變為出口和內需并重,這些都是改革的目標。
毋庸置疑,朱镕基總理改變了中國經濟體系和社會結構大的發展方向,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就。朱镕基出任國務院總理期間,引領中國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通過推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他帶領中國走向了一個新的、不可逆轉的未來。
(翻譯:諶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