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陳梓北27首抗戰歌曲塵封70載重現

新發現的27首抗戰歌曲中,由老舍作詞的只有一首,名為《家何在》,“家何在?前途茫茫,家何在?到處流浪!是可惡的日本,使我們家破人亡!家何在?到處流浪!有血性的一起來,打回家鄉!”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戰爭的硝煙彌漫整個中國大地,尸橫遍地,哀嚎遍野,房屋被炸毀,家園不再美。時年38歲的老舍發出了《家何在?》的吶喊,他不能坐視不管,祖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11月15日濟南淪陷的前夕,當時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的老舍告別妻子兒女離開了濟南,擠上南去的最后一趟火車,只身前往武漢參加抗戰。馮玉祥將軍曾經作打油詩一首這樣形容老舍先生參加抗戰的熱忱:
老舍先生到武漢,提只提箱赴國難;
妻子兒女全不顧,蹈湯赴火為抗戰!
老舍先生不顧家,提個小箱子攆中華;
滿腔熱血有如此,全民團結筆生花!
老舍到達武漢后,結識了各地來的作家、各黨派的領導人士以及許多社會名流,大家在一起共同商討抗日救國的大業。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在武漢漢口商會大禮堂隆重舉行,500多名文學藝術家參加了大會,邵力子、周恩來、郭沫若、馮玉祥等都發表了講話。經投票選舉,老舍與郭沫若、茅盾、丁玲、邵力子、馮玉祥、陳銘樞、巴金、張道藩、許地山等45人當選為理事。一個中國文人聯合抗日的群體激勵著全體國民,為家園而戰!為生存而戰!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抗戰!抗戰!
老舍一代文豪,在國家危難時,以筆做刀槍,遺責了日本侵略軍的法西斯暴行,歌頌了抗日軍民誓死捍衛祖國浴血戰斗的英勇氣概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抗戰的八年間,老舍還先后到萬縣、成都、青城山、灌縣、昆明等地了解各地抗日宣傳工作和“文協”活動情況,并發表演講。抗戰勝利后,老舍寫了長篇回憶文章《八方風雨》,記錄了他的八年抗戰生活。老舍為抗戰文藝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作品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成為了鼓舞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