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外孫劉建回憶朱德: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費訂閱30天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近日,中國日報網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開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的外孫劉建將軍。(攝影:劉夢陽)
中國日報網北京7月13日電(記者 劉夢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78年前,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八年艱苦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上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年親歷抗戰的老一輩革命家幾乎已都不在人世,他們的后代大多亦逾古稀花甲之年。但是,抗戰精神代代相傳,戰爭故事百聽不厭。長輩們是幸運的,能在戰爭中成長,見證一段光輝歲月。而我們,亦是幸福的,能在和平年代,跟隨著長輩的回憶,揭開那段崢嶸歷程的面紗。
近日,中國日報網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開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的外孫劉建將軍。劉建將軍謙遜和藹,娓娓道來,叫人不禁一晃神,就想起了敦厚可親的朱老總。

1940年,朱德在山西武鄉縣。(劉建 供圖)
烽火連三月,修書求募捐
“爺爺原來曾擔任云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軍閥要職。后來,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辭官赴德,經周恩來總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劉建將軍開門見山,先簡要地介紹了朱老總早年投身革命的緣由,也為之后的故事埋下伏筆。
1937年11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總指揮的朱德同志率軍在山西奮戰日寇,戰斗緊張激烈,各項軍事工作都需要總司令決策,他非常繁忙。當時,他家鄉四川正遇年荒,朱德總司令非常惦念自己的母親,遂給同鄉好友,在滇軍時任朱德旅部軍需官的戴與齡寫信求助。
劉建將軍一字一句,讀了這封信:
“與齡老弟:我們抗戰數月,頗有興趣,日寇占領我們許多地方,但是我們又去恢復了許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敵人后方北平區域去日夜不停地與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勝利,差堪告訴你們。昨鄧輝林、許明揚、劉萬方等隨四十一軍來晉,已到我處,談及家鄉好友,從此話中知道好友行跡甚以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況頗為寥落,亦破產時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顧及他們。惟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十數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貳佰元中幣速寄家中朱理書收。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復我。此候近安。”
“爺爺在做國民黨軍官的時候,收入是相當不錯的,但參加革命以后,軍民一致,同甘共苦,就像井岡山龍江書院這樣一幅對聯所言:‘紅軍中,官兵夫,衣著薪餉一樣;白軍里,將校尉,飲食起居不同’,說的就是這種對比情況。所以,當時已參加革命十幾年的爺爺在信里說,‘十數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這是真話,”劉建將軍就信做了補充說明。
1945年中共七大期間,朱德和毛澤東在一起研究對日作戰計劃。(劉建 供圖)
發動軍民搞生產,建設陜北“好江南”
“陜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是江南,是江呀南,又戰斗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范,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范,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范”,這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歌曲《南泥灣》中的唱詞,這首誕生于1943年延安的革命歌曲,藉由著郭蘭英老師甜美脆亮的歌聲,紅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1941年春,王震同志率領的八路軍三五九旅來到陜西延安附近的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部隊眾多強壯勞動力大大減輕了當地百姓的負擔,幫助邊區建設,并形成了密切的軍民關系,正如歌中所唱,南泥灣在軍民同心的建設下,成為了陜北的“好江南”。
“這一回,我把南泥灣、臨鎮、牛式鎮一帶全跑到了,可稱得良田萬頃,真是塊好地方啊!可惜荒蕪了這么多年。這一次黨中央決定調三五九旅回來,防備頑固派的進攻,可以到那里一邊駐防,一邊生產。平時不打仗就可以開荒生產。一個旅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那里變成陜北江南,”1940年,朱德同志從太行前線回到延安,勘察了南泥灣一帶回來后,對他的戰友、夫人康克清同志說。
朱德同志隨即向中央匯報了相關情況,之后,黨中央發布了凝聚著集體智慧的著名的“南泥灣政策”。按照中央指示,三五九旅抵達陜北。
僅1941年短短一年中,在“南泥灣政策”的指示下,三五九旅開荒11000畝,產糧1200石,打窯洞1000多孔,蓋房子600余間,在南泥灣打下了屯田墾荒的基礎。
“在延安,爺爺是大生產運動的帶頭人。他除了組織部隊開荒生產外,還有塊‘自留地’,親自耕種。據徐向前回憶,朱德‘起早貪黑,拾糞澆水,辛勤管理,種出的西紅柿個頭特大,我們都吃過,一時傳為美談’,”劉建將軍說,“南泥灣政策大大推動了陜甘寧邊區至各抗日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乃至全國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1974年,“小排長”劉建向朱德元帥匯報在部隊當兵的體會。(劉建 供圖)
“不能占戰士便宜”
“您是朱老總的外孫,為什么習慣稱呼他為‘爺爺’?”在采訪過程中,每當提及朱德元帥,劉建將軍總是自然而然地稱喚“爺爺”,令人不禁心生好奇。
“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有人問過。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時候有回我放學回家,一進門就喊‘爺爺’,當時爺爺的訪客就很奇怪地問這是誰?爺爺說是朱敏的兒子,對方就說這不對吧?照理應該管您叫‘姥爺’。爺爺隨即說,什么‘老爺’,那是在叫封建地主呢,現在男女平等,在我們家,晚輩都叫‘爺爺’,”劉建將軍聊起往事,眼中充滿了親切的懷念。
談到爺爺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劉建將軍有說不完的故事。他回憶起自己在部隊擔任排長的時候,爺爺與自己的談話:
“你們連隊養了幾頭豬啊?”
“養了十五頭豬。”
“大的豬多少斤?小的豬多少斤?大的多少頭?小的多少頭?”
劉建如實回答后,朱德又問:“平時多長時間殺一頭?過年過節殺幾頭?”
“過年過節殺一頭,平時大概半年殺一頭。”
“豬崽自己繁育還是去市場買?”
“去市場買。”
“殺了豬以后,戰士們能不能吃到豬下水?”
“這個……量太少了,不夠分,一般都讓連隊干部給吃了……”
這時,朱德嚴肅地說:“你看,這就是干部占了戰士的便宜。咱們軍隊官兵一致的重要一條就是干部不能占戰士的便宜,要跟戰士打成一片。一旦有了占戰士便宜的思想,就會脫離戰士。打仗要靠戰士沖鋒陷陣,勝利要靠官兵一致,干部平時就要注意保護、愛護戰士。”
朱德元帥本人就從不占公家、戰士一絲一毫便宜,而且時時刻刻記掛著黨和人民。他去世前,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有兩萬元的存款,這筆錢不要分給孩子們,不要動用。告訴康克清,把它交給組織,作為我的黨費。”朱德逝后,康克清按照他的遺囑,把這筆存款如數交給了黨組織,完成了丈夫的遺愿。
劉建將軍談到,朱德元帥經常告誡他們的就是“要做細致的工作”,要注意觀察細節,從細節中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他以身作則,以小見大,很多道理都蘊藉在平常小事的點點滴滴之中,現今想來,真是一筆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劉建將軍現今已年過花甲,他接下了長輩的班,守護秉承著朱老總的家訓遺志,而這種傳承,將一直延續下去。
(編輯:信蓮)
相關報道
- 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大家都是“紅后代”,共同建設“中國夢”
- 九旬老將軍許映泉回憶蘇中抗戰
- 老兵口述蘇中民間抗戰故事:“如果再打仗我還要上前線”
- 生命不可承受之痛:一名中國“慰安婦”的血淚控訴
- 紀念抗戰:華媒聲音從世界各地傳來(圖)
- 新華時評:牢記抗戰偉大歷史、偉大功勛、偉大貢獻
熱門推薦
更多>

- 聯合國預算分攤率估算:日本將低于10% 中國升幅最大
- 霍金發布新理論:人類掉進黑洞可逃至另一宇宙
- 奧巴馬就竊聽事件向安倍道歉 安倍要求徹查
- 美軍將向歐洲部署F-22戰斗機 意在制衡俄羅斯
- 李源潮在第四屆中非民間論壇開幕式上致辭
24小時新聞排行
24小時熱評排行
獨家策劃
當地時間2015年7月14日,英國倫敦,動物保護者帶狐貍面具舉行游行示威,反對政府恢復狐貍捕殺法案。
詳細>>精彩推薦
- [熱點] 53歲克魯尼被曝造人成功 嬌妻已懷孕3月
- [電影] 《少年時代》拿下英國電影學院獎
- [頒獎] 第57屆格萊美獲獎名單出爐
- [熱議] 筷子兄弟方否認全美音樂獎買獎:買得起嗎
- [拍賣] 瑪麗蓮夢露300件遺物將拍賣 預計可以售出621萬
- [電影] 環球難以終結《速激》系列 辟謠稱至少還有三部
- [熱點] 《西游記》重播3000次 六小齡童申吉尼斯
- [蠟像] 海瑟薇新蠟像嚇人 發型土氣張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