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際安全領域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全球南方”安全觀的崛起。其根本特點是“內生性安全觀”,即首先保證國內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進而實現國內安全韌性。這與北約建立在軍事威懾基礎上,以防止假想敵入侵為基本思維框架的“外生性安全觀”完全不同。“全球南方”安全觀代表了國際社會的發展方向,有助于推動國際安全朝著良性和穩定趨勢演進。
9月12日召開的第11屆北京香山論壇,一個重要特點是大批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即“全球南方”國家派出高層代表團與會。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期間發表的各種雙邊和多邊文件中也高頻度提及安全問題,此前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強調體現新安全觀的上海精神。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國際安全領域的一個重要變化,那就是“全球南方”安全觀正在日益崛起。“全球南方”的安全觀的發展和豐富,將有助于讓過去以美歐為核心的安全思維朝著更加均衡,更代表廣大國際社會的方向發展,最終將有助于國際安全本身朝著良性和穩定趨勢演進。
首先,“全球南方”安全觀最根本的特點是“內生性安全觀”。全球南方國家在歷史上都有被殖民地的經歷,在建立獨立民族國家進程中,又因為殖民時代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留下的政治,種族,宗教等諸多問題而面臨巨大挑戰。貧窮落后的經濟社會狀況則進一步加大了上述威脅,讓南方國家在推進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困難重重。
對于南方國家來說,要解決安全問題,首先要保證國內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進而實現國內安全韌性。與此相對照,以北約為代表的“集體防御”安全觀建立在軍事威懾基礎上,以防止假想敵入侵為基本思維框架,這是一種“外生性安全觀”,是建立在歐洲經過幾百年大小戰爭,實現國家建設的歷史經驗基礎上的。但是,以威懾為基礎的軍事同盟對于促進“南方國家”內部民族和解、解決非洲的糧食安全挑戰、應對島嶼國家的氣候變化危機、糾正巴以沖突的歷史不公,可以說毫無實用價值。
第二,“全球南方”國家,特別是鄰國之間,存在著包括領土、資源爭端等各種安全問題,但這些挑戰必須通過當事國之間的對話協商來解決。依靠外部國家介入和威懾為基礎的軍事同盟于事無補,相反,會導致事態升級從而導致整個地區“凈安全”的減值。“全球南方”鄰國之間的上述問題同樣是殖民歷史遺留問題,并非他們主動制造出來。“全球南方”地區安全的首要責任人是本地區國家,而不是域外大國。根本出路是政治解決,而不是軍事和同盟威懾。
今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發表的《關于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在非洲安全問題上特別強調“堅持通過非洲方式解決非洲問題”,中國和南非聯合聲明中也呼吁“國際社會支持非盟等地區組織以非洲方式自主解決非洲問題”。這些表態不是要拒絕國際社會積極貢獻智慧和資源,幫助緩解非洲的安全問題,而是要國際社會認識到,地區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是本地區國家。非本地區國家要順應地區國家的需求,例如在相關國家邀請下開展政治斡旋和調解,在資金投入和人員培訓方面幫助非洲國家開展自主反恐能力建設等。
歷史已經反復證明,外部國家的軍事打擊,經濟制裁和軍事威懾對于非洲安全問題的解決幫助甚微,甚至常常是適得其反。“全球南方”地區安全治理的根本目標是建立地區安全韌性,而這需要以各國的國內安全韌性為基礎;反過來,地區安全韌性的建立又有助于國內安全韌性的加強。
第三,“全球南方”安全觀不是“反美歐”的情緒化反應,相反,它是與歐洲安全思維中的正面內容具有一定相通性,但同時抵制相關負面傾向的理性結晶。“全球南方”國家強調的“合作安全”概念,最初源于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議》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歐洲合作與安全會議(后來建立了歐安會組織)。歐安會的成立本身,就是對冷戰高潮期兩大陣營過度依賴軍事威懾的安全觀帶來的不安全后果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很遺憾,冷戰結束后,軍事威懾理念逐漸成為歐洲安全的主流,北約的不斷擴大與歐安會日益邊緣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亞洲,東盟是最早在地區層面積極推廣“合作安全”的地區組織,并且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東南亞地區論壇。近年來,中國領導人系統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倡導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從而實現普遍安全、共同安全。亞洲安全理念的演進具有積極的傳承性,亞洲的安全實踐同樣具有正面的延續性。“全球南方”安全觀不是獨善其身的思維,而是具有人類共同價值的安全觀。相比較而言,歐洲近年來的安全危機,本質上源于軍事威懾安全觀壓倒性地覆蓋了原有的合作安全觀。換言之,歐洲安全思維中的積極內容被遺憾地忘卻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近年來頗受關注的“北約入亞”話題值得深思:一方面,北約在亞洲安全架構中找不到共鳴點,這是歷史和現實決定的;另一方面,歐洲也需要反思和學習包括亞洲在內的“全球南方”的安全理念和實踐,從而激活自身合作安全理念的再生。
“全球南方”安全觀有兩個不可分割性:一是國家內部的安全與發展不可分割,二是地區國家之間的安全利益不可分割。國內安全韌性和地區安全韌性是為了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和平穩定的內外環境,實現“全球南方”國家的現代化目標。國內安全韌性是地區安全韌性的基礎,地區安全韌性則是國際安全韌性的保障。國際關系的新時代呼喚新的安全觀,“全球南方”安全觀的貢獻不可或缺。正如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秉持開放包容原則,全球南方安全觀也將是一個共同探索和互學互鑒,不斷豐富發展的進程,最終共同開創國際安全的新時代。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