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AI技術在全球的發展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在創造巨大機遇的同時亦衍生出諸多風險,AI技術的全球治理面臨技術本身復雜、陣營對抗趨勢上升、治理主體太過多元分散等難題。對此,中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智能向善”的宗旨,堅持廣泛參與、協商一致、循序漸進的原則,致力于彌合各國間“智能鴻溝”,推動各國AI技術平衡發展和成果共享。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孫成昊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何思婧 上海市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研究會研究員
人工智能 (AI) 技術在全球的發展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推動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但也應看到,AI技術具有變革性、全局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征,為人類和社會創造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亦衍生出諸多風險。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抓住AI技術帶來的機遇,應對其風險,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關切,各類多邊組織、機構和各國政府等主體積極提出理念倡議,采取政策措施,希望推動形成全球AI治理的合力。
在多邊層面,有關AI治理的倡議逐漸增多。202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首份規范性全球框架協議《AI倫理問題建議書》,促進AI為人類社會和生態系統服務,預防潛在風險。2023年11月,全球首屆AI安全峰會在英國舉辦,包括中國在內的28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第一份針對AI的國際性聲明《布萊切利宣言》,強調加強國際合作,確定共同關注的風險,制定減輕風險的跨國政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難發現,受到發展水平、價值觀念、文化差異和國家利益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各國推動的治理框架和解決方案通常在防范風險、公平公正、隱私保護和國家安全等方面有不同關切,而AI的發展趨勢和特征卻要求在全球治理方面構建更加包容的框架。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在推動全球AI治理框架、標準和規范形成廣泛共識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與難題。
一是AI技術本身十分復雜。這主要體現在算法和模型、對大數據的需求、計算資源和硬件的要求、模型解釋和透明度、跨領域的知識融合、持續學習和適應性,以及倫理規范等方面。隨著AI應用的廣泛普及,數據隱私、不公平與歧視性,以及國家安全等風險日益彰顯。AI技術及其引發的全局性、系統性和國際性風險將成為全球治理合作面臨的挑戰之一。
二是AI技術的全球治理有可能走向陣營對抗。美國拜登政府將中俄視為大國競爭對手,尤其以“競贏”中國作為未來數十年的關鍵戰略目標,持續推進“小院高墻”策略,阻礙中國開發AI等先進技術的能力。美國還持續拉攏盟伴加強AI領域合作,包括通過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 (TTC) 與歐盟開展協調,組建“芯片四方聯盟”等。全球AI治理由此呈現陣營化趨勢和規范治理層面有限合作并存的復雜局面,如何避免陷入“零和博弈”是全球AI治理面臨的嚴峻挑戰。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三是主體多元將成為制約全球AI治理的因素。當前AI治理仍以政府為主導,主要表現為中國、歐盟、美國等制定和發布了一系列AI治理倡議、規劃和立法。然而,私營部門在AI技術發展中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謀求AI規則的話語權可以增強其影響力。多利益攸關方以自身利益為中心,可能導致AI治理主導權和規則制定權的多方博弈甚至惡性競爭。倘若如此,將嚴重損害各方在AI全球治理上的合作動能。
四是將部分全球南方國家納入統一的治理框架體系難度較大。一些全球南方國家與歐美發達國家存在較為顯著的技術差距和理念差異。AI被發展中國家視為參與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有效工具,但發達國家掌握著研發該技術的優勢。全球南方國家正試圖追逐和理解先進的AI技術,而在制定政策和法規等方面仍缺乏足夠經驗。此外,AI技術的“馬太效應”和不當使用會進一步加劇國家間不平等,擴大社會發展鴻溝。
面對AI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戰和現實困境,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愿景的解決方案。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政府發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圍繞AI技術的發展、安全和治理進行了系統闡述。2023年11月,舊金山中美元首會晤為兩國AI合作開啟新篇章。2024年春季,中美將開啟首輪AI政府間對話,應對AI的安全風險。此前,兩國已在二軌層面展開務實交流,如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自2019年以來就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開展AI領域的二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中國始終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為形成包容性、全局性的治理框架發揮負責任大國的引領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助力全球AI治理愿景實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智能向善”的宗旨。“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了東西方的人本價值觀和哲學思想,強調AI技術的發展不僅需要尊重和保護個人權利,更應該追求增進人類共同福祉,應當符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國倡導構建AI全球治理新模式,積極支持以AI助力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中國始終堅持廣泛參與、協商一致、循序漸進的原則。中國提倡在技術上密切跟蹤發展形勢,技術實體間展開有效溝通,分享最佳操作實踐。通過對話與合作,在充分尊重各國政策和實踐差異性基礎上,推動多方積極參與,在國際AI治理領域形成廣泛共識。中國的這一思路充分考慮了各國當前存在技術和理念差異的現狀,平衡了當前多方主體參與全球治理的實際,為破解陣營化的治理趨勢和構建多方參與的治理體系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三,中國始終堅持增強發展中國家在AI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AI技術發展與治理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致力于彌合“智能鴻溝”和治理能力差距。不公平的全球治理框架的制定將導致發展中國家“智能鴻溝”不斷擴大。有別于歐美強國以國家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念,中國堅持負責任的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立場,主張各國AI技術平衡發展和成果共享。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英文版標題為 "Plugging the intelligence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