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但城鄉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依然存在,不利于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加大對中國農村地區的教育和醫療投入。以幼兒期認知刺激為重點的育兒計劃將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和健康不平等的問題。這些項目不僅可在短期內促進兒童發展,也可以在其成人階段產生一系列長期的積極影響。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自1960年以來,雖然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追趕式增長,但只有少數幾個真正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如韓國、新加坡、以色列和愛爾蘭等。一些國家,如法國、加拿大等,它們在1960年時就是高收入國家,今天仍是高收入國家。另一些國家,如柬埔寨、坦桑尼亞等,過去就是窮國,如今依然是窮國。此外還有許多國家幾十年來一直保持中等收入水平,似乎始終無法實現向高收入水平的突破——這些國家便陷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造成各國發展道路不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教育。擁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工人,就可以有足夠的人才來滿足和推動對高價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從而在成為高收入經濟體時推動經濟持續增長。但如果大量低技術工人在產業升級時被淘汰,他們的收入往往會停滯或下降,從而抑制需求并阻礙經濟增長。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在成功“晉級”高收入行列的國家中,72%的18-65歲勞動年齡人口在該國仍處于中等收入水平時便已完成了中等教育。而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受過中等教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要低得多,平均只有36%。
那么,中國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相比如何?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經過40多年強勁的經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然而,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嚴重依賴低技術勞動力。盡管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但幾十年來,中國在教育和健康領域進行的投資卻顯得有些不足。
教育程度指標有助于揭示中國未來潛在的發展和增長軌跡。根據中國2015年的微觀人口普查數據,中國約有4.5億至5億的青壯年人口(占總勞動力的70%)從未上過一天高中。
在中國從低收入向中等收入邁進的過程中,大量未受教育的工人并不構成嚴重的問題,相反,當時的中國對低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很大,低技術工種的工資很低,而低成本的制造業和建筑業也在迅速發展之中。但在過去十多年里,中國的增長模式已經發生了改變。低技術工人的工資越來越高,因此外國投資者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同時,中國大規模推動自動化也導致這些工人被迫下崗。
中國政府認識到普及教育的迫切需要,并于本世紀初在全國范圍內擴大了高中教育規模。在最年輕的勞動力群體中,高中學歷已接近80%。但在未來30年,仍有數億人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留在勞動力大軍中。無論是對工人進行再培訓還是提供社會保障,政府都將面臨巨大挑戰。
此外,中國的中學教育質量也參差不齊。大多數低技術勞動力來自農村地區,由于國家政策的遺留問題,那里的教育和衛生系統資源不足。從歷史上看,政府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大部分流向了城市地區。
農村地區幼兒教育和保健方面的系統性不足,也可能使許多年輕人無法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復雜的技能。過去十年來,我們的研究團隊在中國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小學進行了大規模實地研究,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學齡兒童患有貧血,五分之一的學齡兒童近視(且沒有眼鏡),四分之一的學齡兒童患有腸道寄生蟲,對其營養狀況和認知能力發展構成了威脅。研究還發現,這些教育和健康差距甚至在兒童進入小學之前就已顯現。農村兒童在出生后的頭幾年便開始發育落后。2021年的一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計算得出,在中國各地的農村研究點,兒童在5歲之前出現早期認知發展和語言功能延遲的風險高達45%。
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以幼兒期認知刺激為重點的育兒計劃將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和健康不平等的問題。研究表明,在中國農村等欠發達地區,育兒項目可在短期內促進兒童發展,也可以在其成人階段產生一系列長期的積極影響,包括終身教育。因此,政策制定者已不再爭論這些項目的有效性,而專注于討論如何以低成本、可持續和規模化的方式提供這些高質量的項目。
中國政府正在引領中國走上共同富裕之路。2020年,中國已消除了極端貧困,然而當年仍有6億中國人的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面對現存挑戰,中國領導人自2021年以來多次強調“共同富裕”,也就是要減少收入不平等和個人財富的過度積累,同時幫助人們實現更好的生活水平。
誠然,過去幾年的扶貧工作也已經顯著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鄉村振興”計劃使農村居民的收入多樣化,數字領域的創新也令農民能夠在網上銷售產品,成為幫助他們增收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些政策都惠及了中國農村,在整體上減少不平等現象。然而,城鄉人力資本的差距依然存在。加大對弱勢兒童發展機會的投資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社會流動性,培養中國所需的大量高技能勞動力,以支持未來中國創新驅動型經濟強勢增長。
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停滯,風險將波及全球。中國體量巨大,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這里發生的一切都將對外貿、全球供應鏈、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增長產生巨大影響。在可預見的未來,如果中國出現數億未充分就業人口,將會產生何種后果?如果不提前把這一危險考慮進去,那么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評估就是不完整的。
本文原標題為 "Common prosperity should start early"
責編 | 宋平 劉夏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佟亞璠、馮小源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