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期路透社發表專題報告《蝙蝠之地》,其中強行將中老鐵路等項目同所謂“另一次全球健康危機”掛鉤,稱中老鐵路破壞了沿線環境,影響了蝙蝠棲息地,增加蝙蝠攜帶病毒外溢風險。中國駐老撾使館對這種戴著“有色眼鏡”無端抹黑中老合作的做法進行了抨擊。以下為全文。
我們注意到,近期路透社發表專題報告《蝙蝠之地》 (The Bat Lands),其中第三部分 (Part 3: China, Birthplace of the COVID Pandemic, is Laying Tracks for Another Global Health Crisis) 強行將中老鐵路等項目同所謂“另一次全球健康危機”掛鉤,一以貫之地戴著他們的“有色眼鏡”無端攻擊抹黑中老合作和老撾人民生產生活習俗,充斥著先入為主的有罪推定和“何不食肉糜”的西方式傲慢,用心險惡、結論荒謬。
路透社專題報告《蝙蝠之地》第三部分
首先,路透社文章的標題就誣稱中國是“新冠大流行發源地”,其心可誅。關于新冠病毒溯源,科學界對病毒起源至今仍無定論,病毒的天然宿主和中間宿主亦尚無明確結論,“發現地”更不等同“發源地”。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理應由科學家通過堅實的科學證據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來得出結論。路透社的片面臆測和有罪推定只會干擾妨害嚴肅的科學研究,這才是對預防“另一次全球健康危機”的拖累。
第二,路透社文章妄稱中老鐵路建設運營破壞了沿線環境,影響了蝙蝠棲息地,增加蝙蝠攜帶病毒外溢風險,純屬主觀臆測的無稽之談。客觀事實是,中老兩國的鐵路人在建設和運營鐵路過程中,始終把環保問題放在至關重要位置,采取大量科學有效措施,例如為保護沿線生物多樣性,鐵路對沿線6處自然文化保護區域進行繞避保護,不占用老撾國家級保護林,不惜增加造價以隧道、橋梁等影響小的方式通過防護林和生產林,充分考慮到植被保護、動物遷徙等方方面面。鐵路全線綠化總面積約307萬平方米,栽植灌木約863萬株,喬木約5.5萬株。據不完全統計,僅直接用于環保的建設資金就高達2.6億美元,因考慮環保因素而增加的其他投入更加高昂。現在老撾的綠水青山一如從前,這也是老撾在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后即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的原因之一。路透社在未對鐵路的環保投入做深入研究情況下就先入為主、自說自話,既不科學,更不嚴肅,有違新聞報道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的基本原則。
若論對這片土地的傷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對老撾、越南、柬埔寨投放超過7000萬升橙色劑等除草劑和數百萬噸炸彈,導致當地寸草不生、生靈涂炭、荼毒至今,這才是最慘無人道的傷害。中老鐵路在建設過程中,耗資1億多美元進行沿線未爆炸彈探測和清除。路透社如果真的關心地區國家,建議就此多做些深入調查,多采訪那些因橙色劑和未爆炸彈致傷致死、致殘致貧的家庭,共同敦促肇事者還上這筆歷史重債。
第三,中老鐵路好不好?老撾最廣大民眾說了才算。運營一年多來,鐵路為老撾人民和區域國家帶來實實在在好處,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鐵路帶動沿線鐵礦石、木薯粉等年產量分別增長180萬噸、200萬噸,32家物流公司增加運力200萬噸。累計招聘老撾員工3500多人,并帶動物流運輸、城市交通、商貿、旅游等多個行業發展,間接增加就業崗位10萬余個。通過火車向中國出口的老撾、泰國貨物高達326.38萬噸,緬甸、馬來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的貨物也都搭上了這條黃金運輸通道。鐵路老撾段累計發送旅客245.7萬人次,堅持每天運營價格低廉、站站均停的綠皮普速車,保障沿線基層民眾出行需要。因為這條鐵路,老撾糯米、泰國榴蓮僅用3天就能到達中國消費者餐桌上,地區國家農產品更好賣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日子更順了。因為這條鐵路,老撾北部山區的年輕人能更輕松地走出大山、開闊眼界,為自己的人生開辟更多可能。路透社有什么資格靠幾個記者簡單走一遭就妄加評議甚至否定這條發展路、幸福路?有沒有認真聽聽廣大沿線民眾的心聲?
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四,按路透社這篇文章的論調,為了避免所謂“風險外溢”,老撾人民只能祖祖輩輩被困在大山里。追求幸福是天賦人權,言必稱“人權”的路透社可以去問問老撾人民,他們答不答應這樣!這種“何不食肉糜”的西方式傲慢,同2010年4月那段言論 “如果超過10億的中國人民過上跟美國一樣的生活,我們將會陷入十分悲慘的狀態,這個地球無法承受”如出一轍。老撾人民過上好日子,地球村的所有居民都過上好日子,才是防范應對包括“另一次全球健康危機”的各種危機的根本之道。希望路透社在這方面多做些客觀公允、認真負責的調查報告。
內容來源:中國駐老撾大使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