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只有讓“年輕態”時代的新鮮感才可以喚醒沉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濃厚的傳統文化活起來。
作為跨越千年、歷久彌新的非遺文化,只有激發年輕人對非遺傳承的興趣與責任感,跨界融合時下潮流元素,與現代語境緊密結合,對傳統技藝進行創新轉化,才能重新綻放它新鮮的生命力。
于是,就有了2019文化季播節目《老藝新生》。
由CCTV-7《鄉土》欄目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民族非遺研究院聯合出品的文化季播節目《老藝新生》開播發布會于2019年6月21日下午在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舉行。助力非遺文化傳承,重申時代創新的使命感,激活非遺文化的無限活力。
破局非遺文化傳播,實現深層次老藝新生
《老藝新生》聯合8所高校設計專業學生,每期誕生一個文化創意衍生品,打造“老手藝人”與“新學生”的師生風暴,融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開拓創新的精神于一體,成為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動實踐。
無論是南京藝術學院的學生探秘通花瓷的涅槃而生,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感受老一輩對新一代的一針一線的期望祝福,還是由魯迅美院學生見證老土布的鄉愁……每集由老手藝人和新學生共同完成一個衍生品的創造,整個節目充滿當代年輕人與老技藝的對話、時代新鮮感與非遺文化被激活與喚醒的過程。
在這檔節目中,高校設計專業的學生們帶著年輕的視角去探索和解構,讓年輕的靈感去開發和創造,通過非遺文化元素付諸文創產品最終又融入年輕群體的現實生活——《老藝新生》促成了一個年輕化的生產與傳播閉環。
彰顯民族魅力 打造公益可持續之路
云南保山龍陵縣平達鄉傈僳族刺繡工藝代表團作為拍攝對象之一也來到現場,他們帶來了當地的歌舞和繡品,以這樣的方式向在場嘉賓展現傈僳族的風土人情和創新的現代美學。
此次節目拍攝后,民族非遺研究院將攜手保山龍陵縣黃連河村民族服飾專業合作社,力爭打造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遺文化品牌《這就是手藝》,把地方傳統手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布藝產品進行商業化運作,全面推廣,從而實現特色產業持續發展,帶動農民穩定增收。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老與新才能永恒
這檔節目正式從熒屏走向互聯網,選擇和電商平臺合作,上線“這就是手藝官方形象店”,每期誕生的新創意產品大部分會在店鋪上架,讓文物在年輕化的設計與創意中獲得新生,同時產品售賣的部分利潤將捐贈給北京市體育基金會艾米孤獨癥基金,守護星星孩子的笑容。
節目搭建了一個既有故事情懷,又見傳承創新的消費場景,以實用文創產品的研發與制作為目的,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以年輕群體喜聞樂見的方式帶給大家,節目倡導“使用是最好的傳承”,真正將傳統文化學以致用,是文化類節目的本質升級。
據了解,作為《鄉土》欄目首次聚焦文化創新類真人秀,節目將于6月24日起每周一周三12:27分在CCTV-7軍事農業頻道播出,隨后在網絡平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