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袁夢晨、王羽)東盟互聯互通協調委員會輪值主席、菲律賓常駐東盟代表伊麗莎白·布恩蘇塞索14日表示,東盟愿意推進《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合作,歡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積極加入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布恩蘇塞索說:“我們了解到現在有像亞投行這樣的多邊金融機構專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我們十分歡迎亞投行加入到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來。
與會大使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重點關注發展中國家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有助于幫助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一帶一路”倡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合作機制,將構建良好伙伴關系,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各國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2000多年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古絲綢之路,連接東西,促進了沿線地區的發展與進步。4年前,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人們這段“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繁榮記憶重新開始復興。
5月的北京風和日麗,中國外交好戲連臺,主場外交實力“圈粉”,周邊外交精準發力,迎來送往,精彩紛呈。中國與東盟國家就“南海行為準則”達成框架協議,助推中國—東盟關系從快速發展的成長期邁向提質升級的成熟期。
中國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落幕,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帶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國際盛會,最終峰會達成270多項成果,受到中外媒體的關注。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利。“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經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受邀承辦了高峰論壇六場平行主題會議之一——“智庫交流”平行主題會議。進一步推動了“一帶一路”與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形成各國相向而行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世界貿易和投資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一體化大大放緩。
“一帶一路”民族文化經濟合作發展高峰論壇22日在京舉行。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人類學會會長郝時遠表示,文化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絲路精神順應了時代潮流,對世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加強國際經濟、文化合作的最佳途徑。古里亞莫斯說,“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促進塞浦路斯同中國的金融和經貿合作,特別是在天然氣等能源勘探開發領域。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在此次高峰論壇召開前后,中國領導人與到訪的歐洲多國領導人都進行了會晤,談到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歐如何合作,點出了不少合作領域。
” “本次研討會對于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充分挖掘與發揮陜西和西安的資源優勢具有重要意義。“要建立政府、社團、企業多層次人文合作的新機制,開拓出科技、衛生、文化、教育、體育、旅游、會展等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領域。
塞爾維亞經濟學家協會主席弗拉霍維奇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對全球化道路的堅持,也是對人類福祉的貢獻。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大學亞洲和遠東研究中心主任米特洛維奇非常看好“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前景。
——訪澳中“一帶一路”產業合作中心首席執行官董瑾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5月中旬在北京成功舉辦,澳中“一帶一路”產業合作中心首席執行官董瑾參加了高峰論壇。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中,民心相通是基礎,而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用音樂融通人的心靈。“‘一帶一路’沿線有上百種語言并存,但是音樂不需翻譯,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可以在不同文明、不同語言之間架起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