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就《中國制造2025》實施兩年來的情況進行了介紹。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全行業累計樹立了251家品牌培育示范企業,首批參與產業集群區域的品牌建設試點有22家。
近日,“中國制造2025”迎來重大利好消息,為細化落實《中國制造2025》,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主導編制的“1+X”規劃體系,目前已經正式發布實施。目前,公司在已擁有的智能制造核心技術基礎上,通過深度挖掘工業制造業企業客戶需求,構建了完整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 在試點示范建設上,成都的重點是“工業強基”行動、智能制造引領行動、質量品牌建設行動、企業能力提升行動、產業融合發展行動這五大行動,力爭2017年末成都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據悉,試點示范從2017年到2019年分三年推進,每年度在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四個方面都有具體細化目標。
近日,工信部等3部門聯合印發《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至此,《中國制造2025》的“1+X”規劃體系全部發布。這標志著《中國制造2025》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教育部今天上午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由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王繼平介紹,到2020年,制造業從業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年以上,制造業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3.4%提升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8%左右,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比例達到6%以上。
2月13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迪拜交通局局長馬塔·塔伊爾(前排左四)與中國億航公司團隊在“億航184”載客無人機前合影。阿聯酋迪拜交通局13日宣布,今年7月迪拜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載客無人機運營的城市,而采用的機型是中國研制的“億航184”。
在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一年多后,20多個國務院部委通力配合,為細化落實這一“建設制造強國的行動綱領”編制出一套細致的“框架圖”。在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一年多后,20多個國務院部委通力配合,為細化落實這一“建設制造強國的行動綱領”編制出一套細致的“框架圖”。
北汽集團旗下的產品,不論是合資產品還是自主品牌產品,都得到市場、國內外合作伙伴、權威研究機構,以及社會的廣泛認可。 作為北汽集團自主品牌“雙品牌”體系中的另一重要板塊,昌河汽車貫徹“品質第一、卓越經營”的質量理念,堅持質量之“道”。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中國青年報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和10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根據調查,6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和10年前相比進步非常大,32.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進步一般,5.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制造進步不太大,僅0.8%的受訪者認為沒有進步。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內障患者群,約有6000萬人,占全球總數的1/3。目前中國每年進行約230例白內障手術,其中約30%還在使用國外早已淘汰德硬式人工晶體,軟式人工晶體幾乎全部為進口產品。
在秘魯伊卡省馬爾科納的首鋼秘鐵礦區碼頭,一艘貨輪在裝載鐵礦粉。秘魯太平洋大學經濟學家岡薩雷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鋼這些舉措,很多堪稱“創舉”,有助于企業與當地實現“心相通”“民相親”。
日前,工信部與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后不久,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與華中師范大學在武漢聯合成立了中國工業文化研究中心,讓“工業文化”這個多少令人感到陌生的詞語躍入大眾的視野。
當地時間1月16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伯爾尼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舉行會談并共同會見記者。習近平指出“兩國將推動建立中瑞高水平創新平臺”,加強“中國制造2025”與“瑞士工業4.0”的對接。
與此同時,制造通信、電子和機械設備等種類商品的中國企業在捷克等歐洲國家的市場份額不斷上升。斐濟警察部門負責人基利霍近期訪華后對中國產無人機表現出濃厚興趣,希望能引進中國無人機幫助斐濟警方監控大麻非法種植等。
中國擁有3000多家制筆企業、年產圓珠筆近400億支,堪稱圓珠筆第一大國。除了科技水平的提升與行業經驗的積累外,圓珠筆“中國之冠”的成功問世,還離不開科研人員始終秉持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