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文:巴黎大會只是開始 中國能實現經濟增長和環保雙贏
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費訂閱30天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各國政要齊聚一堂,商討全球關于2020年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習近平主席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向世界發出向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明確信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期待與擔當。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有哪些熱點?會否取得共識和成果?“碳稅”是否可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在未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總經理梅德文。
中國經濟網:此次巴黎氣候大會盛況空前,你認為哪些熱點問題最值得關注?
梅德文:此次氣候大會各國比較關心的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資金問題。2009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首次提出了“綠色氣候基金”概念。按照協議,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至2012年出資300億美元,并在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但是直到去年基金募集總額才達100億美元。本次大會希望督促發達國家兌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承諾,還是面臨相當大的困難。
第二個議題是氣候變化的長期目標。此次大會擬通過一項氣候問題的國際協議,使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但是此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很大程度上要看各國的實際行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巴黎協議僅僅是實現此目標的一個開始。
第三個議題是協議的法律地位。巴黎氣候大會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達成一個適用于所有締約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但各國對于法律效力的問題還有較大分歧,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11月19日在北京表示,希望氣候大會能夠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美國方面始終表示巴黎氣候談判不會達成一項從法律上要求各國減排的“條約”。
中國經濟網: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中,各國在過去一直沒有達成共識,你認為今年的巴黎氣候大會是否會取得可行性的成果?
梅德文:11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曾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中方對巴黎大會成果有四點期待:一要堅持原則。巴黎協議應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和規定,特別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二要全面均衡。不僅就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機制作出安排,也要處理好2020年前的行動力度問題,應同等處理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轉讓等要素。三要引領方向。向世界發出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明確信號,將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轉化為各國經濟轉型升級、保障能源安全、降低氣候風險的內在動力。四要提供保障。發達國家要履行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義務,并在2020年后持續提高支持力度。中方期待巴黎大會能夠達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成果,將與各方密切合作,推動巴黎大會取得圓滿成功,為2020年后繼續強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實施、更加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解決方案。
中國經濟網:目前,“碳交易”備受熱議,你認為“碳交易”是否可行,又該如何定價?
梅德文:世界銀行集團在其《2015年碳定價現狀與趨勢》報告中曾給出了碳定價的重要原則:碳定價應該是公平的;與其他政策協調一致以確保低碳替代方案的公平競爭環境;穩定和可預測、透明、效率高而且成本低、效果好、可靠,以實現可量化的溫室氣體減排。由于各國發展階段差異很大,未來很長時間內,要自上而下地制定一個全球共同的碳排放價格,條件還不成熟。為了避免爭議凝聚共識,盡快采取實質有效的行動應對日益緊迫的氣候變化威脅,自下而上地采取各種靈活的碳定價措施更為可取,也更可行。
目前,我國已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不僅全部實現了上線交易,而且碳價也比較穩定。按照規劃,全國碳市場將在2017年啟動。
中國經濟網:“十三五”規劃期間,在節能減排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的政策支持,市場機遇也很多,此次巴黎氣候大會將對中國的環保產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梅德文:迄今為止,人們一直習慣性地把經濟增長和節能環保對立起來,這種看法其實是很片面的。在巴黎氣候大會開幕的同時,包括北京在內的華北地區持續大范圍的嚴重霧霾,北京PM2.5濃度已經逼近1000,已經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和生存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公眾會越來越質疑,不計環境后果的經濟增長究竟有多大的意義?對此,習總書記一直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意味著,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魚與熊掌必須兼得,缺一不可。
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重大戰略決策,要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這不但對緩解氣候變化和治理環境污染至關重要,對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也舉足輕重。所謂支柱產業,意味著產業規模起碼在萬億至十萬億元量級,我國的霧霾等污染治理、環境修復、傳統產業節能減排以及新能源發展等領域的潛在市場需求,完全能夠支撐起這種量級的產業成長,為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產品、設備和服務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此次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作為今年的全球重大熱點事件,包括習近平主席、奧巴馬總統在內的140多位世界領導人都參與其中,必將再次喚起公眾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和參與感,這對于中國的環保產業肯定是重要的利好。但巴黎大會僅僅只是開始,要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節能環保產業要發展成為新的增長點,還有很多復雜細致的工作要做。
中國經濟網:巴黎氣候大會是否會對今后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產生影響?
梅德文:此次巴黎氣候大會將對生態文明建設產生積極影響。低碳發展一直以來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應對氣候變化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不僅是國際公約約束、國內生態保護的要求,更是經濟發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通過氣候大會展示自己的減排目標,既有宣示性,表明了中國對于這一目標的高度重視;又有操作性,可將目標步步分解逐步實現。這項工作對于我國的減排事業具有重要意義,也直接促進了國內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應對氣候變化主要包括減緩與適應兩個部分,減緩氣候變化方面, 生態文明建設應當圍繞“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任務,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節能與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碳匯等,降低社會總體排放量。從適應氣候變化方面來說,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與《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結合起來,統籌布局,協調發展,從農業、水資源、林業和其他生態系統、海岸帶及相關海域、氣象領域、人體健康等多個領域開展氣候變化適應工作。(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婧)
名詞解釋
碳稅: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通過對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稅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從而減緩全球變暖。與總量控制和排放貿易等市場競爭為基礎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不同,征收碳稅只需額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實現。
碳交易:指的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熱門推薦
更多>倫敦飛去俄羅斯理發 23歲富家女:我沒有被寵壞
司機高速上突發休克 民警不顧嘔吐物人工呼吸急救
開往明天的列車 山東一高校學生每天要“趕火車”吃飯
中國日報:2016兩會縮影
凡人不懂的時尚:東京時裝周驚現“變異模特”(高清組圖)
嵩山少林三皇寨絕壁驚現僧服練功者飛檐走壁
雙胞胎姐妹共享男朋友 為了保持一致同步懷孕
“最牛乞丐”海豹每天爬過馬路去海鮮館"蹭吃"
北京石景山游樂園摩天輪今日拆除
陜西一游樂場免門票 游客擠爆現場
香港將拍賣一枚康熙印璽 估價1500萬美元(組圖)
2016年兩會:禮儀小姐、引導員點亮最美的那一道中國紅!
居民樓墻體傾斜開裂 僅靠數十根木棒支撐
圍棋人機大戰第四局 李世石首勝
上海鐵路局:15元盒飯不斷供 至少一道葷菜
青島一饅頭店現四米高蒸籠
阿爾巴尼亞電視臺女主持人半裸出鏡
俄羅斯女子手提4歲女童頭顱 威脅自爆






- 多地密集“曬家底”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地方稅收新增長點
- 國資委談混改進展:超三分之二央企實現產權層面混合
- 統計局:8月份制造業PMI為51.3% 非制造業擴張步伐加快
- 工信部:7月配合立案查處“偽基站”違法犯罪案件21起
- 北京新機場明年通航 西站高鐵20分鐘直達


-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好萊塢大片 續集撐起半邊天
- 盤點:十張圖回顧文娛圈2016那些事兒
- 2016年十大話題電影:調檔、口水戰、下跪——話題比電影還精彩
- 第53屆金馬獎即將拉開序幕 這些看點值得關注!
- 明星們的萬圣節:奧蘭多水果姐扮克林頓希拉里夫婦以假亂真 維密超模從天使到惡魔自由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