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北京——以當代藝術家張曉剛大型回顧性個展“讀者與作者”為重要契機,歐萊雅中國攜手松美術館舉辦的“美之道?讀者與作者” 沉浸式青年美育項目正式啟動。藝術家張曉剛、本次展覽策展人崔燦燦、松美術館執行館長李克非、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讀書博主都靚、藝評人鞠白玉等多位嘉賓出席活動。
“讀者與作者”展覽已于9月13日在松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張曉剛迄今最大規模的個展,集中呈現近400件橫跨1975至2025年的藝術作品,涵蓋多種藝術形式,并以“讀者”& “作者”的視角探討時代、藝術史與個人關系。展覽由策展人崔燦燦策劃,以張曉剛創作歷程中“讀者與作者”的雙重身份,以時代、藝術史和個人的關系為核心命題,呈現張曉剛50年間獨特的藝術軌跡。
展覽涵蓋繪畫、紙本、裝置、空間、書信、檔案與草圖等近400件作品,年份橫跨1975至2025年。在展覽結構上采用非線性的敘事邏輯,超現實主義的手法,聚焦張曉剛作品中反復出現的命題與情感聯結。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標志性人物,張曉剛也是影響世界的時代圖像的創造者,他所創作的大家庭和肖像系列,成為中國人經典而又永恒的形象。
張曉剛是當代繪畫的推動者,也是敘事性繪畫的變革者,他對歷史、現實、記憶與心理世界的關注,在90年代對平面化、圖像化、灰色調的運用,展現了當代繪畫參與現實,塑造歷史的力量。
張曉剛也是中國近50年間藝術與文化變遷的見證者,他完整的參與了中國當代藝術在各個時期的歷史節點,從1981年的青年美展,85美術新潮,89現代藝術大展,到90年代的威尼斯和圣保羅雙年展,以及2000年后全球化的高潮和市場的興起,疫情時代的現實變遷。極少有藝術家像他這樣,完整并始終在中國藝術探索的前沿。
作為本次活動的“青年美育伙伴”,歐萊雅中國攜手松美術館,支持展覽向所有學生免費開放,更于9月14日以“美的啟迪、美的升華、美的共生”為脈絡,融合藝術沙龍、主題導覽、百人共創繪畫等豐富環節,共同打造了“美之道?讀者與作者”沉浸式青年美育項目,鼓勵公眾,特別是學生朋友們在“讀者”與“作者”身份間自由切換,敢于成為美的共創者。
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表示:“此次依托松美術館的場域深度、張曉剛藝術的內容高度,疊加歐萊雅的傳播廣度,三方聯手,我們希望實現藝術與大眾美育的雙向賦能,助力更多人探尋‘美的答案’。‘美之道’是歐萊雅中國對這個時代‘美’的深刻解答。我們致力于通過多元的形式,讓更多年輕人走進藝術、感受美、創造美,真正實現‘美之道,人人都知道’的目標。”
“美之道?讀者與作者”活動隨著早上的松間瑜伽練習拉開帷幕,讓參與者以輕盈松弛的身心狀態,迎接全天沉浸式美育的滋養。后續環節中,多位跨界嘉賓,為觀眾提供了多場別具風格的“讀者與作者”主題跨界導覽作為本次體驗的特別一環,引導觀眾探索美學的更多可能。嘉賓們分別用各自視角串聯藝術與日常生活,帶領參與者沿著“美之道”的探索路徑,在張曉剛的藝術作品中,體悟“美”與“歷史文化”、“美好生活”、“社會經濟”、“國際交流”的深度交織。
下午的百人共創繪畫環節,百余位青年觀眾創作心中的“美”,從“讀者”正式轉變為“作者”,在集體創作中碰撞靈感火花,真切感知“人人都是美的作者”的理念,實現“美”的共鳴與傳遞。
百人共創后緊接著的“美之道沙龍”,特別邀請多位藝術領域大咖到現場與青年朋友、藝術愛好者們分享他們的感悟。希望通過真誠的對話讓原本看似遙遠的藝術和美真正走進日常生活。晚間,知名鋼琴家羅維帶來精彩的鋼琴演奏會,用悠揚動聽的旋律為這場12小時不間斷的美育之旅畫上浪漫圓滿的句點。
“美之道沙龍”是本次活動的核心亮點環節,由資深藝評人鞠白玉主持,邀請到藝術家張曉剛、策展人崔燦燦、歐萊雅北亞及中國公共事務總裁蘭珍珍、讀書博主都靚展開跨界對談。四位嘉賓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圍繞著“美的啟迪”、“美的升華”、“美的共生”展開,探討“美”在繪畫、策展、文學與生活中的多重呈現,以及在全球化與個人身份認同的交匯點,如何找到并表達獨特的文化之美。他們分享了初次被美所震撼的經歷,以及這種感受如何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選擇。整場對話聚焦于追尋美是一個普遍而平等的命題,它不限于藝術家,而取決于每個人的觀念和視野。這不僅是一場輕松真摯的下午茶式聊天,更是一次對美學、時代與個人關系的深刻啟迪,旨在鼓勵年輕觀眾勇敢探索、創造與時代共鳴的美。
松美術館執行館長李克非表示:“松美術館專注中國當代藝術的傳播和美育,和歐萊雅對于‘美之道’的系統思考,以及積極連接大眾、傳播美的實踐是高度契合的。此次與歐萊雅、張曉剛先生的合作,正是一次各方發揮各自優勢的絕佳實踐。我們期待通過這樣的攜手,能讓更多人走進藝術、感受美的力量,讓美真正融入大眾生活,推動美育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