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腔的婉轉唱腔到XR電影的科技加持,從演唱會票根福利到消費流量轉化,從文創產業引領到首發經濟熱潮……陜西省西安市文旅產業,一頭緊握著文化根脈的傳承之筆,一頭開啟新興業態的孵化之門。今年以來,西安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這一指引,在守護與創新的道路上篤定前行,文化賦能讓千年古都煥發新活力。
傳統+科技 文化產業守正創新
2025年8月22日,在西安演藝集團排練廳,青年演員們正在排練戲曲薈萃《大美秦腔》。新華網 詹樂游 攝
在西安演藝集團的排練廳里,“00后”青年演員們正排練戲曲薈萃《大美秦腔》。他們年輕稚嫩,但一招一式間卻透出十足的老道韻味。
“我們這批學員117人,年齡都在19到22歲,是西安最年輕的秦腔人才梯隊。”西演秦腔青年實驗劇團團長何紅星說,我們和西安市藝術學校創辦“秦腔委培班”,為秦腔事業的未來發展持續輸送專業人才。
據介紹,西安演藝集團自成立以來累計推出70余部精品劇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話劇《柳青》《路遙》、舞劇《門》、秦腔《無字碑》等,先后榮獲國家級榮譽獎項62項,省、市級獎項180余項。截至2025年8月,已舉辦惠民演出3000余場,惠及觀眾42萬余人次。
在傳統演藝扎根基層的同時,西影集團則以科技為筆勾勒演藝新形態。在西安 XR電影產業基地,體驗者戴上8K頭顯(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設備),瞬間“走進”《夢回延安》的虛擬場景,紅軍戰士的腳步聲如在耳畔,陜北窯洞仿佛觸手可及。
“傳統頭顯笨重易眩暈,我們的設備只有180克、雙目8K分辨率與超寬視場角,還配套了專用座椅,能實時反饋動作,適配戰爭、飛行等場景。”西影集團XR電影產業發展負責人王季萱拿起頭顯介紹:“‘坐觀式’XR影廳今年將量產,可進駐影院、景區甚至無人駕駛汽車,徹底打破空間限制。”目前,《龜茲樂舞》《石峁鷹熊》等XR電影正推進制作,首批作品年內將與觀眾見面。
票根+消費 讓“流量”變“留量”
2025年8月22日,長安大牌檔曲江店餐飲大廳。新華網 詹樂游攝
“以前外地游客看完演唱會,不知道去哪玩,不知道去哪吃,現在一張門票能串起吃住行游購娛,這些問題全解決了。”西安市文旅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為了把演唱會經濟的“流量”轉化為“留量”,西安出臺系統性政策框架。今年,西安市印發《2025年西安市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情滿長安”系列暖心服務保障實施方案》,打造“跟著演出去旅行”特色品牌。
6月起,西安市商務局聯合市文旅局、市體育局推出 “一票游長安 碰享‘西’悅購” 活動,憑演唱會門票就能享受酒店住宿、餐飲服務、景區游覽等多重福利,實現城市與觀眾“雙向奔赴”。
“政策一出臺,我們第一時間把‘三秦套餐’改成了‘歌迷專屬版’,延長了營業時間。”長安大牌檔運營負責人李娜說,截至8月,長安大牌檔15家門店累計接待歌迷超2萬人次,贈出定制周邊2.4萬余套,帶動銷售286.01萬元。
西安以政策為“指揮棒”,讓演唱會經濟從“單點熱度”變為“全域消費增量”,更讓“情滿長安”的溫暖服務,成為游客難忘的西安記憶。
文創+商業 讓文化“可觸摸、可帶走”
2025年8月22日,在大唐不夜城的VR體驗區,游客戴上設備體驗《兵馬俑奇妙夜》。新華網 詹樂游 攝
西安文創產業讓兵馬俑“活”起來、唐文化“可帶走”,更以曲江新區的首發經濟,讓文旅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打造“觸手可及”的文化體驗。
在大唐不夜城文創旗艦店,游客張琳正拿著“盛唐密盒”主題書簽反復端詳:“這個書簽把孫思邈、房玄齡的形象做成Q版,還能掃碼聽歷史故事,太有意思了。”
店員金翰介紹,店里匯聚1000余款文創產品,既有“不倒翁”“詩仙”等系列,也有皮影、泥塑等非遺衍生品,“今年8月我們獲得離境退稅資質,境外游客買文創能直接退稅,上周就有個日本游客買了10套‘兵馬俑盲盒’。”
科技讓文創體驗更沉浸。在大唐不夜城的VR體驗區,游客戴上設備體驗《兵馬俑奇妙夜》,仿佛騎在馬上“踏入”秦俑坑,將軍俑的鎧甲紋路、跪射俑的手勢細節清晰可見。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自上線以來,《兵馬俑奇妙夜》體驗人數已突破5萬人次。
作為西安文創產業的“增長引擎”,曲江新區的首發經濟則為文創消費注入新動能。截至2025年6月,曲江新區引進25家首店,首店總數突破455家,涵蓋國際潮牌、特色餐飲、文創科技等多元業態,其中西安大悅城作為首發經濟核心載體,更以首展、首秀為“流量密碼”,持續點燃消費熱情。
“我們今年暑期檔的目標很明確:用‘首’字吸引不同客群,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喜歡的主題。”西安大悅城項目負責人屈恒果介紹。(詹樂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