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2025“奮斗杯”第四屆上海市青年技能大賽——科技網絡主播大賽醫療健康賽區復賽在上海市楊浦區創智天地V聚場舉行。大賽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指導,共青團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主辦,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協會、共青團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支部委員會、上海凱樂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顒又荚诩ぐl青年創新活力,讓青年成為科技創新的代言人、科學精神的傳播者、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者。
賽事自7月中啟動,吸引來自醫院的醫護工作者、高校的醫學生、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工作者參與其中,從初賽作品中遴選出21個作品進入復賽?,F場由評審與觀眾票選出前六名獲得人氣大獎,并由評審打分決定5組晉級名單。賽事的總決賽將于9月22日在浦江論壇主會場舉行。
此次科技網絡主播大賽的啟動,正值《上海市關于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簡稱“滬九條”)發布實施不久。該政策提出支持優質內容創作、扶持新興創作者成長、構建全球內容創作集聚區。
賽場上,21組選手使出渾身解數,將他們一周前才抽到的選題,以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在舞臺上表達出來,展現科技網絡主播的魅力。
瑞金醫院血液科醫生林小晶在舞臺上講述的是一款由上海科學院上海市腦血管病防治研究所經過35年探索研發的腦卒中篩查系統。通過上傳常規體檢報告,系統就能自動分析個體未來10年的卒中發病風險。她的表演獨具一格,互動性強,引得臺下陣陣掌聲與笑聲。
林小晶說:“我們是臨床一線醫生,患者來醫院就診多少是伴有恐懼感的,所以醫生的溝通能力很重要,讓患者把疾病和診療方案聽懂,就不會覺得我跟他是處在對立面。因此,我在準備這個表演時,也是基于日常工作的經驗,把醫學說得通俗易懂,多打比方,來拉近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p>
來自長寧區婦幼保健院的藥劑師唐煜明的節目也十分精彩。在4分鐘時間里,他的表演既講明白了他要“帶貨”的血糖監測傳感器的專業原理、適用人群、使用方法,又融入了諸多有趣的笑點,讓觀眾仿佛置身一個脫口秀現場,許多觀眾表示還沒看夠。
唐煜明說,他有參加健康脫口秀的經驗,對寫稿結構比較清楚,形成了一定的舞臺風格,也對于一個表演如何以產品為主線,同時拉住觀眾的興趣點和思緒有了一定的思考。他說,自己會走上醫學科普的道路,始于想要科普藥物相關知識的初心。實踐后,發現這個過程反哺了個人成長。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選手田浚祺以分享自己與靜脈曲張的親身診療經歷開篇,借助視頻、動畫和背景音樂,講解靜脈曲張的成因、癥狀、治療方法。他通過互動提問引發觀眾思考:“如何用一雙襪子預防靜脈曲張?”隨后他以模型假腿,解釋新型醫用彈力襪在改善血管健康中的作用原理。隨著講解逐步深入,評委頻頻點頭,現場觀眾也對彈力襪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田浚祺所在的“久脈”實踐團自2019年成立以來,已在上海、云南、湖北、山東等多地開展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今年,團隊集中開展靜脈血栓防治的科普活動,結合線上科普動畫、圖文內容與線下文創、科普展板、互動游戲等形式,將創新科研成果融入易于接受的科普體裁。8月以來,團隊將服務重點放在退役老兵群體,先后在湖北宜昌、恩施以及上海開展了二十余場科普義診活動。通過便攜式篩查設備,團隊為老兵登門入戶,進行血管疾病早期篩查,提供彈力襪和健康食譜,幫助其改善血管健康。田浚祺說:“以‘奮斗杯’為新的起點,繼續深入基層,用生動科普、深情共鳴,推動更多人關注血管健康,讓科研成果進一步貼近民心呼喚。”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楊兵是比賽的評審之一,也是健康科普的一員老將。他認為這樣的比賽對選手是巨大的考驗,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既把一個醫學產品的技術講清楚,又要考慮到“播感”,以及對流量的運用、對觀眾情緒的把握。
“從其他評審的點評中,我也感受到,大家對于網絡主播能帶動情感上的共鳴有很高的認知和要求。也就是說,一名主播要給觀眾帶來一些正面能量。我認為,這從醫學角度來說特別重要,因為這正是我們所講的常常在安慰,有時會治愈。” 楊兵說。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記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