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全長約5.75公里,其中盾構段長約3.3公里,設計時速60公里,單洞雙層雙向6車道設計,是世界最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
隧道采用開挖直徑達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自北向南掘進,先后下穿黃河大堤、黃河等敏感地區,最大水土壓力相當于一個手掌大小的面積上承受兩個成年男子的重量,掘進過程中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是首條穿越黃河的單洞雙層盾構隧道,可節省地下空間和投資,同時4.2米凈高可滿足通行公交、消防、管理及救援車輛等要求,極大提高了通行能力。
隧道預計明年下半年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兩岸通行時間將從目前約半小時縮短為約5分鐘,將助力濟南主城區與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互聯互通,進一步促進黃河南北兩岸高質量交流合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7.5米“巨無霸”盾構機智能"綠色"穿黃河
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盾構掘進中,直徑17.5米的“山河號”盾構機就像“鋼鐵蚯蚓”,在水下挖掘出約6層樓高的隧道,智能與綠色伴隨建設始終。
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掘進過程中,黃河水下地質是粉質黏土,并夾雜鈣質結核,盾構機猶如在夾雜“棗核”的黏糕里穿行,容易造成刀盤黏結泥餅和泥漿泵管堵塞。同時,直徑17米級的盾構機要首次穿越“地上懸河”,對掘進的精準管控和設備可靠性提出了極高要求。
專家介紹,配置開口更大的帶壓刀盤,刀盤中心安裝了更多的沖刷管路,有效“防粘防堵”。還應用了智能化裝備系統,構建盾構掘進的“智慧大腦”,實現全流程感知、預警與智能決策,確保盾構機安全高效穿越黃河。
濟南黃崗路黃河隧道北側緊鄰一級水源地,建設者通過自主創新工藝,實現泥漿高效處理,以及尾水的循環利用和零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