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在西藏林芝有一個被譽為“桃花村”的嘎拉村,這里以漫山遍野的桃花聞名。從昔日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桃花經濟”,嘎拉村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致富路。更因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而成為西藏發展的縮影。
沿著尼洋河一路前行,我們來到嘎拉村。這里被譽為“西藏桃花第一村”,每年春季桃花滿山,吸引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前來打卡。這個常住人口只有149人的小村莊,2025年桃花節期間接待游客11萬余人次,全村的旅游收入達到370萬余元。
嘎拉村曾經是個貧窮且閉塞的小村莊,伐木、放牧、種青稞是村民維持生計的主要手段,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變化發生在2015年,對口支援的廣東援藏隊改變村里對文旅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將桃花產業作為推進嘎拉村快速發展的突破口,并創辦“綠色銀行”,將生態保護與銀行授信相結合,讓村民在生態建設中吃上了“生態飯”、走上了“致富路”。2024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全村總收入1402萬元。
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村民尼瑪多吉表示,過去沒有什么旅游收入,步道都是泥巴路,五六歲的時候是酥油盞燈。現在晚上跟白天一樣都有光,嘎拉村的步道干凈整潔。要說這些變化,一天一夜也說不完。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西藏考察時,在這里留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囑托。不久前,村民們寫信向總書記匯報村里的變化,并很快收到回信。總書記勉勵他們要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
巴宜區林芝鎮真巴村(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表示,總書記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嘎拉村這么一個小山村,黨中央和總書記一直記得他們。他們有很大的信心和決心,要努力地干,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進入新時代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西藏作為曾經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2019年底,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此后,黨和政府繼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4年,西藏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2.5%以上。這片充滿希望的雪域高原,正在幸福的道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