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以來,位于寧夏惠安堡境內的第三輸油處把安全生產當成了“重中之重”,天天圍著它轉。從現場隱患排查、設備管理,到員工安全培訓,“全方位無死角”,為輸油生產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給站庫來個“全身CT”。該處結合季節特點,給站庫來個“全身CT”,深入排查安全環保隱患,專找管理上的“小漏洞”和薄弱環節,把安全生產的“雷區”一個個清除。同時,對隱患排查、施工作業這些重點工作進行“專項體檢”,對現場生產設施設備、配電間、消防設施等進行“深入探訪”,發現問題隱患就立馬“對癥下藥”,切實把生產隱患扼殺在“搖籃”里,從源頭筑牢安全生產的“防火墻”,為原油平穩外輸一路“保駕護航”。截至目前,排查出來的7項重點安全隱患問題已全部“治愈出院”。
給設備辦張“健身卡”。該處在設備管理上可是個“行動派”,堅持“搶”時間,“破”難題,把設備設施體檢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綁”在一起搞。通過“日跟蹤、周匯總、月分析的“健身計劃”,對排查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按照問題嚴重程度制定“整改健身餐”并逐項落實。同時加大員工培訓力度,規范操作人員正確使用設備的“姿勢”,提醒員工安全、標準地操作設備,讓員工在設備“鬧脾氣”時能快速準確地“安撫”和解決各種設備故障。
給員工開堂“安全小課堂”。該處把安全隱患當成“重點教材”,將員工在實踐中暴露出的共性問題制作成專項培訓課件,集中崗位授課,全面提高員工的安全操作技能操作和安全意識。針對實際操作中不同設備、不同風險源、不同操作規程,開展“定制化”培訓活動。同時,定期組織員工觀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大家圍在一起討論案例中事故發生的“前因后果”,讓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蹭蹭往上漲”。(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馬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