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寒武紀節肢動物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蜘蛛及其近親組成的蛛形綱動物可能起源于海洋。這項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領導的研究發表于最近的《當代生物學》期刊。
莫里森蟲標本化石殘骸中的關鍵解剖特征。圖片來源: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此次研究對象是一種生活在5億多年前海底的已滅絕動物——莫里森蟲。此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它是原始螯肢動物,認為其進化地位比鱟(馬蹄蟹)的祖先更為原始。
通過先進成像技術,團隊對莫里森蟲化石的神經系統和腦部結構進行了細致分析。結果顯示,莫里森蟲的神經排列模式與現代蜘蛛等蛛形綱動物高度一致,而非預期中鱟類的神經構造。其頭胸部存在輻射狀分布的神經節,負責控制5對附肢運動,腦部還延伸出神經連接到一對類似蜘蛛毒牙的鉗狀結構。
更關鍵的是,莫里森蟲的腦部組織排列順序與甲殼類、昆蟲及鱟類相反,呈現“前后顛倒”的獨特結構,這與現代蜘蛛的腦部特征完全吻合。這種結構有助于提升捕獵時的反應速度、動作協調性和結網等精細動作的能力。
通過對115個現存和滅絕節肢動物的神經及解剖特征進行統計分析,團隊確認莫里森蟲是現代蛛形綱動物的姊妹類群,表明其所屬支系可能演化出了如今包括蜘蛛、蝎子在內的各類蛛形動物。團隊推測,這類海洋祖先后來逐步適應陸地生活,其捕食壓力甚至可能推動了昆蟲翅膀的演化。
(責編:雷哲瓊、姜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