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天津啟幕。
津門故里,九河交匯。渤海之濱、河海要沖的天津,自古便是舟車輻輳、人文薈萃之地,更是中西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
六百年前,漕運帆影載來南北商貨;近代開埠,更孕育出獨特的中西合璧氣質。五大道的歐式洋樓與古文化街的飛檐斗拱相映成趣,津灣廣場上各國建筑流派競放異彩;楊柳青年畫紅火喜慶,泥人張彩塑指尖生花;一代宗師霍元甲聲名遠播;街頭巷尾,煎餅果子的豆香與咖啡的醇厚交織彌漫……
今日津門,文化交融煥發新彩:外國游客印制年畫、學唱戲曲;魯班工坊的榫卯技藝吸引中亞學子研習;天津港萬噸巨輪穿梭如織,中歐班列“鋼鐵駝隊”由此啟程。河海相映,古今交融,開放包容——這座城市以寬廣胸襟擁抱時代浪潮,“和合共生”的理念早已融入其血脈。
即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此舉辦的上合組織峰會,標志著上合進入“天津時間”。世界期待上合“中國智慧”。從帆影交錯到巨輪鳴笛,從商隊駝鈴到數字絲路,天津的變遷印證著:中華文明的蓬勃生命力,正在于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擁抱世界,在差異中求和諧,于互鑒謀共生。這是“何以中國”的津門答卷,更是中華文化以“和合共生”理念對話世界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