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人管,我們才能安心干。”這句樸素的話語,道出了無數雙職工家庭的共同心聲。今年暑假,寧夏總工會主動回應職工“急難愁盼”,統籌建成100個“工會愛心托管班”,把4000余名職工子女請進“安心港灣”,從銀川金鳳區的“黃河彩虹橋”到西夏區的“青苗托管班”,再到全區各地陸續開班的托管陣地,一場以孩子為圓心、以服務為半徑的“幸福接力”,正在塞上大地生動上演。
寧夏總工會把看似瑣碎的“帶娃難”問題,當作優化生育政策環境、提升職工生活品質的大事來辦:200萬元專項資金直達基層,69家單獨辦班、31家聯合辦班,場地安全、人員資質、食品安全逐項過篩,人身意外險、托管協議一個不落。數字背后,是“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執政溫度,也是“工會服務在身邊”的生動注腳。
在市區,孩子們跟著老師學折紙、打籃球、上研學,在“托+管+育”里解鎖多彩假期;在園區、社區、樓宇,工會聯合多方力量把職工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變身“成長樂園”,愛國主義教育、勞動實踐、興趣拓展課程輪番上陣,既解決了“有人看”更實現了“有所獲”。正如一位家長所言:“孩子每天盼著來,我們上班心里踏實多了?!碑斖泄馨喑蔀楹⒆酉矚g的“第二課堂”,職工收獲的不僅是時間,更是“穩穩的幸?!?。
寧夏各級工會依托社區網格、撬動社會資源,探索“工會+社區(企業、村)+多方聯動”的長效機制:大學生志愿者來了,第三方專業機構來了,企業、公益組織也來了,場地、設備、課程、師資在“家門口”精準匹配。孩子放假“有人管”、家長上班“不揪心”、社區治理“添活力”,一舉多贏的“寧夏經驗”讓普惠托管從“盆景”變成“風景”。
從2020年寒暑假期開始推進,到今年正式列入自治區總工會為職工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寧夏工會愛心托管班已連續服務職工子女上萬人次,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