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甘肅省臨夏州正處于汛期 “七下八上” 關鍵期,境內G1816線烏瑪高速臨合段運用 “無人機+北斗+ AI”智慧巡檢技術開展自動全覆蓋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置汛期隱患,有效提升了高速公路巡查精度與汛期應急響應速度。該技術成果經中國公路學會評定,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無人機巡邏路徑規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G1816 線烏瑪高速臨合段位于甘肅南部,沿線地形地貌復雜,地質災害頻發,給公路養護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傳統巡查方式存在效率偏低、安全風險較高、主觀性強、數據精度不足、成本高昂且難以獲取全面視角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難題,臨夏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按照“產學研用、資源共享”模式,聯合甘肅省公航旅集團高速公路運營管理臨夏分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等多家單位,積極探索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從智能化巡檢系統架構搭建、AI 病害識別與分析技術研發、數據處理與可視化應用、技術標準與體系構建等方面入手,選取G1816線烏瑪高速K777+300至K799+100 臨夏至合作段(全長 21.8 公里)作為試點,按照“1+n 蛙跳”巡檢模式,沿線部署3座“大疆機場2”無人機基站,成功將“無人機+北斗+ AI”智慧化巡檢技術深度融入G1816線烏瑪高速臨合段的交通管理。
相較于傳統人工巡查,“無人機+北斗+AI”智慧化巡檢技術具備眾多優勢:一是無人機可快速覆蓋廣闊區域,大幅縮短巡檢周期,提升巡檢效率,可實現24小時循環巡檢,效率較人工提升8-10倍,應用路段巡檢周期將從“周級”縮短至“小時級”,年均巡檢覆蓋率提升至95%以上;二是由無人機替代人工進入高危區域,可實現高速公路“路上不停、人不下車”式巡檢,可降低養護巡查風險70%以上;三是利用無人機高清影像與激光雷達等技術結合,可獲取毫米級精度的病害數據,實現精準量化檢測;四是通過無人機巡檢代替傳統“機械+人工”巡檢,減少人力投入、車輛損耗和交通管制成本,大幅降低綜合成本,巡檢成本將降低50%;五是通過巡查數據采集分析,生成高精度三維模型與結構化病害數據庫,可構建全面數字資產,為科學決策提供堅實基礎;六是在事故、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獲取現場全局信息,輔助指揮調度,極端天氣應急響應時間將縮短至15分鐘,切實做到應急快速響應。
目前,該技術已在G1816線烏瑪高速臨合段深入應用;自應用以來,無人機自動巡檢110次,識別各類事件7起,其中拋灑物4起、交通事故3起;自今年汛期以來,無人機自動巡檢23次,識別各類事件2起,其中拋灑物1起、交通事故1起,切實提升了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中國日報 馬靜娜 甘肅省臨夏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