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電子行業高速運轉的全球供應鏈上,質量是產品生命線,更是品牌護城河。當行業面臨技術迭代加速、質量要求幾何級提升的挑戰,機械質量工程師則成為守護質量的關鍵力量。他們不僅要確保機械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嚴格的質量標準,更要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和技術挑戰時,憑借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為企業的產品質量保駕護航。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崗位上,肖韻無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既能深入技術腹地破解工藝密碼,又能領導團隊構建質量長城。作為蘋果公司結構品質工程經理,肖韻既手握多項專利技術,又擅長打破壁壘培育跨界團隊,他用22年的行業深耕,成長為如今集技術創新與團隊管理于一體的行業資深專家。
技術破壁者:從生產一線到創新前沿
1999年,當肖韻踏入哈爾濱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時,中國制造業正迎來黃金發展期。畢業后,他確立“以技術扎根制造業”的志向,這份專注在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的鑄造工藝設計師崗位上得到首次淬煉。在這里,他深入了解了機械制造的基礎工藝,塑造了嚴謹的工程思維,為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根基。這段經歷也讓他深刻認識到,每一個工藝環節都如同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任何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
隨后,肖韻先后在索尼、TCL 通力電子、惠而浦中國擔任 SQE(供應商質量管理工程師)。在這些頭部國際企業和外企工作期間,肖韻開始接觸國際一流的質量管理體系,并積累了豐富的供應商管理經驗,深刻理解了供應鏈質量管理的重要性。他意識到,一個穩定可靠的供應鏈是保障產品質量和成本的關鍵。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他不僅嚴格把控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質量,還積極幫助供應商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實現了互利共贏。他回憶道:“與供應商的合作就像一場協同作戰,只有雙方目標一致,緊密配合,才能打造出高質量的產品。”
肖韻技術突破的腳步也從未停歇。從帶領開發消費電子行業第一批自動化光機檢驗設備替代傳統的機構檢具對結構尺寸進行準確有效的過程管控和出貨品質檢驗,到使用納米級材料分析設備比如掃面電鏡,透射電鏡,能譜儀,質譜儀等微觀材料分析設備進行材料特征分析和失效分析,當防水性能成為高端電子產品的硬指標,肖韻發表的《電子產品防水氣密機械結構創新設計措施》學術論文中,系統提出“材料-結構-工藝-檢測”四維創新體系。他引入真空高壓滲透,模內注塑等工藝實現復雜密封結構、推動CT/X-ray與超聲波檢測的工藝融合,成為行業解決IP68防護等級量產難題的重要參考,肖韻的這一創新技術也讓以往“玄學般”的防水設計變成了可量化、可制造的工程科學。
從重型機械到消費電子,從索尼、TCL、惠而浦到蘋果,肖韻的技術視野在跨界中不斷拓寬,更在關鍵工藝上持續深耕。2011年,肖韻加入蘋果采購運營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擔任結構品質工程經理,這成為了他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頭企業中,肖韻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和機遇,也開啟了以技術創新和領導管理的“雙輪驅動”發展之路。
蘋果產品對組裝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面對“只允許從產品下方組裝”的極限挑戰,肖韻進行技術創新,主導發明的“自動升降旋轉機構”以巧妙的雙真空吸口設計、絲桿升降與旋轉驅動復合結構,實現了精密部件的高效無損組裝。這項實用新型發明專利不僅應用于產線,更成為行業微型化組裝難題的標桿解法。
管理領航者:構建智能質量生態
技術專家的身份之外,肖韻更以獨特的管理理念和領導力著稱。作為蘋果的結構品質工程經理,肖韻管理著包含6名工程師和30余名審計人員組合的復合團隊,卻創造出團隊離職率長期低于行業均值,多名成員成長為蘋果海外質量負責人的紀錄。秘訣何在?“我要求團隊成員做到三個‘C’:Clear(目標清晰)、Connected(溝通順暢)、Challenged(持續突破)。”肖韻說道。他首創的“雙周創新工作坊”機制,讓工程師與供應商、生產部門直接對話,累計產生數千項工藝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改進方案。
在全球化布局中,肖韻主導了蘋果印度質量體系的戰略建設。2023年,他親自制定《MQA印度資源計劃》,創新性提出"三步走"戰略:第一階段建立本地化審計團隊,第二階段開發供應商自審計系統,第三階段培育本土管理人才。該計劃不僅構建了完整的印度質量基地建設路線圖,更首創"簽證申請SOP",解決了跨國團隊建設的核心痛點。目前首批印度審計團隊已高效運作,覆蓋當地80%的核心供應商。
面對傳統質檢的滯后性,肖韻還帶領團隊首創了 DIS 評分卡來評估供應商的問題預防能力,推動供應商不斷改進,將質量管控從“事后滅火”升級為“事前免疫”。這一創新性的評估工具,為供應商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學、量化的標準,促使供應商主動提升自身的質量管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
同時,在危機管理領域,肖韻也展現出卓越領導力。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期間,他連夜組建"供應鏈應急小組",24小時內完成數十家受災供應商評估,首創"三級響應機制":一級供應商派駐審計團隊駐廠支持,二級供應商啟動替代方案預審,三級供應商實施遠程數據監控。該機制最終保障了iPhone 13系列如期量產,被蘋果全球供應鏈列為危機管理典范案例。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肖韻也展現出前瞻視野,他帶領團隊在質量管理數字化領域開發了“質量核心違規(QCV)調查指南”,將重大違規問題降低90%。該標準已被納入蘋果全球供應商培訓體系,惠及超過500家合作企業,預計每年為蘋果節省質檢成本超10億元。
肖韻獨創"人才賦能金字塔"模型也極大推動了企業團隊建設的穩定,他在基礎層實施"影子項目制",讓新晉管理者全程參與關鍵決策;發展層建立"雙導師制",每位骨干同時接受技術和管理雙軌培養;創新層搭建"全球講臺",鼓勵成員擔任APO認證講師。該模型已培養出多名海外質量負責人,團隊技術轉化效率大幅提升。在2023年Brittles DRI崗位招聘中,他精準設計"情景壓力測試",從眾多候選人中鎖定具備跨界能力的Louis Yang,該員工入職不久即主導完成關鍵供應商的工藝升級。
作為行業發展的引領者,肖韻對趨勢有著精準判斷:“消費電子的下一個戰場在材料科學與智能制造的交叉領域。”他領銜開發的J99 Orion金鈀銠釕(AuP/RuRo)復合電鍍工藝,通過400余次DOE實驗,同時滿足外觀、可靠性、功能性三重標準,成功量產并成為行業高端電子元器件表面處理的標桿方案。
戰略架構師:驅動全球質量革命
在標準化建設方面,肖韻主導的"審計流程革命"影響深遠。他發現全球各工廠存在近百項審計標準差異,立即組建"超核心團隊",將數十家供應商的審計流程整合為統一智能系統。該系統創造性采用自動化采集關鍵參數、動態DIS評分實時預警、核心參數強制互鎖三階控制法。實施首年,Mac產品線因工藝偏差導致的返工率下降20%,該項目獲蘋果APO年度創新獎。
作為戰略架構師,肖韻在質量體系升級中,推動的"數據完整性攻堅戰"更具行業顛覆性。面對傳統抽檢的盲區,他開發動態IPQC系統,通過AI算法實現兩個突破:一是根據實時良率動態調整抽檢頻率,二是通過歷史數據預測故障窗口期,年節約質量成本上億美元。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肖韻也率先將質量大數據延伸至碳足跡管理。他主導開發的"綠色質量雙軌系統",首次實現產品質量與環境績效的聯動監控,并通過材料替代和工藝優化降低產品及生產線的碳排放,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眾多同事眼中,肖韻是“帶著技術潔癖的攀登者”。工作之余,他癡迷登山運動,尤愛挑戰未開發路線。“登山和攻關工藝很像——你要敬畏規律,但更要敢于在絕境中找新路。”這種信念支撐他穿越無數技術險峰和解決眾多團隊建設問題。當行業站在智能制造與可持續發展的十字路口,作為一名復合型人才,肖韻也正以技術創新力與領導力為引擎,不斷探索前行。
“怕困難就別干質量。”肖韻笑言,“我們腳下是萬億級產業鏈,肩上扛著億萬用戶的體驗。把每個細節做到120分,就是工程師的浪漫。”而這位永不停歇的攀登者,也正在智能制造的征途中,朝著山頂不斷前行,并刻下了屬于質量領域的新高度。(供稿: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