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部門聯合公布的《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這意味著,今后,用戶在網購、辦理業務等要用到實名信息的場景中,可以用“網絡身份證”進行核驗。
有了實體身份證,為啥還要再領一張“網絡身份證”?其實,主要是為了降低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公安部數據顯示,我國網民平均每天因網絡注冊、支付等行為,暴露身份證號超2000萬次,每年因身份信息泄露導致的財產損失高達數百億元。如何用更先進的技術保護公民個人隱私,解決“互聯網裸奔”帶來的焦慮,成為了數字時代的必答題。
“網絡身份證”,依托國家統一建設的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平臺,采取網號、網證雙重認證機制,為個人信息保駕護航。
網號是一串由字母與數字組成的“數字身份碼”,與公民真實身份一一對應,但剝離了姓名、身份證號等明文信息。網證,通過算法加密的動態憑證,將身份信息轉化為“數字密碼”,平臺只能驗證身份真實性,卻無法窺探用戶隱私,真正實現“信息零暴露”。
早在去年8月,“網絡身份證”就已經試點上線了中國鐵路12306、淘寶、微信等67個APP和場景。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已累計下載1600萬次,申領開通達600萬人。可以說,這張看不見的身份證,正在修筑牢固的“個人信息長城”。
申請“網絡身份證”也十分便捷,只需要一部有NFC功能的手機,在應用商店下載“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進行身份證識別和人臉識別、關聯手機號等步驟即可申領成功。快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