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塊玻璃怎么裁最劃算?軟件算法給答案
記者5月9日從南京財經大學獲悉,該校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韓偉團隊自主研發的玻璃套裁優化算法及成套應用軟件,以95%的平均利用率打破外國的軟件壟斷,在我國玻璃工業原料利用及智能化轉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韓偉團隊自2010年開始致力于玻璃加工行業套裁優化算法與應用軟件研究。10余年來,團隊分別在套裁算法和應用軟件方面取得了理論突破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同于傳統運籌學解決方案,該團隊采用模擬退火、進化算法等啟發式智能優化算法,致力于提高玻璃加工套裁工序的原料(玻璃原片)利用率,即如何在給定尺寸的原片玻璃上,盡可能切割出不同尺寸的小玻璃,以充分利用原材料,使玻璃原料套裁率有大幅度提升。
基于上述研究,該團隊開發了玻璃加工業成套套料優化軟件,迫使對手大幅度降價,目前相關軟件已經在國內玻璃加工行業若干頭部企業和上市公司實現集團級部署應用。相關驗收報告和歷史數據表明,該團隊研發的應用軟件相比于國外同類軟件,在套料率和運行時間方面有明顯優勢,每年可節省原料成本數千萬元,同步構建“經濟效益+環保效益”雙贏格局,為我國玻璃加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國產創新動能。
“在玻璃加工領域,原料成本占比高達55%。對于頭部企業,1%的切割利用率差異即可撬動千萬元級成本變化。長期以來,海外軟件以91%的行業基準占據主導地位,價格昂貴且不能與國產信息系統集成?!表n偉告訴記者,團隊在核心算法層面之上,正致力于構建集群計算中心和云排樣服務平臺,構建“算法+算力”綜合應用系統。未來,該團隊將利用該平臺,從玻璃行業應用擴展到金屬、板材、布料等多個行業的套料問題。(記者張曄 通訊員郭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