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15日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相較于美國政府反復無常的激進政策,中國以開放合作的姿態,日益成為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眼中的穩定支柱。
文章說,美國的零和世界觀,加上決策的隨意性,導致包括其盟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始尋求對沖風險。
多個歐洲國家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已不再被視為盟友,甚至不再被視為朋友。美國副總統萬斯卻表示,特朗普總統“不在乎歐洲人對我們大喊大叫什么。他關心的是把美國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文章說,美國全球關稅戰引發混亂,其孤立主義政策為中國提供了舞臺。在這場危機中,中國傳遞的信息是,中方將通過合作贏得信任,中國代表著實現“合作共贏”和全球繁榮的最好選擇。
中國已經是全球多數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去年12月,中國還取消了對世界上43個最不發達國家的進口關稅,其中包括33個非洲國家。相比之下,美國政府所謂“對等關稅”的最高關稅目標居然包含最貧窮的非洲國家,比如馬達加斯加和萊索托。
“這是一場巨大的混亂。貿易戰的附帶損害在非洲比其他大多數地方感受更深,”尼日利亞Shoreline Group集團董事長科拉·卡里姆表示。“如果你削減所有這些,你就是在傳遞一個信息:你不在乎。”
文章指出,相比美國實行的“單邊霸凌行徑”,中國尊重合作的表態遠比美國的“朝貢”要求更具吸引力。特朗普總統上周表示,為了達成關稅協議,“很多國家都在打電話給我們,拍我的馬屁”。
美國智庫蘭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德里克·格羅斯曼說:“美國越是沿著擾亂國際秩序的道路走下去,我們的盟友和伙伴就越需要尋找替代方案,而中國是主要的替代方案。”
天普大學日本分校國際事務專家本努瓦·哈迪-查特蘭接受香港《南華早報》采訪時表示,東南亞多數國家“非常愿意進一步加強與北方鄰國的關系”。
另據印度《星期日衛報》報道,前英國外交官約翰·多布森強調,面對美國持續的保護主義前景,絕大多數國家可能會決定對美國“去風險”,實現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系多元化,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
文章說,美國政府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動蕩,加速了去全球化進程,重創了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力和經濟信譽。隨著貿易戰愈演愈烈,東盟國家開始考慮這樣的問題:“你想和一個恃強凌弱、不可靠、征收關稅的美國站在一起嗎?還是想和一個友好的自由貿易鄰居站在一起?”
文章說,許多專家認為,美國的關稅最終只會加速全球經濟和政治新秩序的形成。美國的非理性貿易政策不僅削弱美國在國際安全、司法和法治上的地位,還將加速美國長期衰落和中國崛起的速度。
(編譯:齊磊 編輯:馬芮 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