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是第20個“世界腎臟日”和第12屆上海腎臟周,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分會于當天上午召開了第20個世界腎臟日主題發布會,同時拉開了第12屆上海腎臟周系列科普活動的帷幕。同時,圍繞“您的腎臟健康嗎?早期發現,保護腎臟健康!”主題,上海市醫學會攜手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等多家上海醫院舉辦了針對IgA腎病的健康講座,以提高全社會對IgA腎病的認識,促進疾病的早篩、早診、早治。
“IgA腎病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疾病進展后透析相關治療花費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經濟負擔。”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范瑛主任指出:“從源頭降低致病性IgA的產生,是治療IgA腎病的關鍵。”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范瑛主任強調IgA腎病早診早治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首個且唯一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布地奈德腸溶膠囊)在2024年11月被正式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于今年1月1日起執行醫保新價格。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的409家醫療機構已執行醫保價格,包含醫院、雙通道藥店等,并計劃同步納入多地政府和商業保險計劃中,大大提高了對因治療的可及性,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惠及全國更多IgA腎病患者。
IgA腎病起病隱匿 早篩早診早治迫在眉睫
IgA腎病起病隱匿,過程緩慢,發現時常已成晚期。“且IgA腎病多發生于青壯年,疾病導致的生產力下降也會造成社會經濟問題。”范瑛主任表示。
資料顯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我國尿毒癥的主要病因,約占44%,而IgA腎病作為我國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約占35%~50%,且幾乎所有IgA腎病患者在其預期壽命內均有進展為終末期腎病的風險,需要進行透析或腎移植。
此外,IgA腎病在亞洲地區的發病率顯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區,亞洲人群罹患IgA腎病后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的風險高出56%,且疾病進展更快。
隱匿的起病特點,以及中青年患者為主的患病群體,給社會和醫療系統帶來了更為沉重的疾病負擔。目前,我國有約500萬的IgA腎病患者,且每年新增IgA腎病確診患者超過10萬人,IgA腎病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
因此,提高公眾對IgA腎病的認知,普及篩查意識,建立“早篩、早診、早治”策略變得迫在眉睫,即早期篩查鎖定高風險人群,及早發現異常,為診斷和治療提供線索。在篩查異常后,通過腎活檢等手段盡早確診。早治則是確診后及時治療,控制病情,防止加重,減少并發癥,最大程度的保護患者腎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同時,專家們呼吁,隨著對因治療可及性的提升,廣大患者應盡早開啟對因治療,從源頭控制疾病,最大限度保護腎功能,減緩進入腎衰竭的時間。同時降低因進入透析或腎移植帶來的社會負擔。
全球首個且唯一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源頭干預
填補傳統療法空白
在IgA腎病的治療上,過去國內IgA腎病的治療方案主要是支持性治療,以RAS抑制劑為主,以及全身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
據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李纓主任介紹,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對于IgA腎病的認識和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更新。目前隨著更多治療“武器”的上市,為IgA患者帶來了更優更多的選擇,以及更佳的治療預后。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講座現場,李纓主任、李峰以及李纓科普IgA腎病的治療策略)
據悉,全球首個IgA腎病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于2023年11月通過優先審評程序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的正式批準,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治療的空白。耐賦康?是全球首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完全批準的IgA腎病治療藥物。
作為全球首個IgA腎病的對因治療藥物,耐賦康?已在多個國家批準使用,并顯著降低蛋白尿51.3%,延緩66%腎功能下降,延緩進展至腎衰竭的時間12.8年。在IgA腎病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和安全性,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隨著耐賦康?正式納入醫保,將惠及更多患者。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李峰表示。
據了解,作為靶向腸道B細胞免疫調節劑,耐賦康?可準確到達致病部位,直接作用于異常IgA,從源頭上減少其產生,實現對因治療。全球IgA腎病權威指南《2024版KDIGO IgA腎病和IgA血管炎臨床管理實踐指南(公開審查版)》也指出,耐賦康?是迄今為止唯一可以降低致病性IgA和IgA免疫復合物水平的治療方法,并推薦有疾病進展風險的IgA腎病患者進行9個月的耐賦康?治療(2B)。
隨著IgA腎病治療手段的不斷更新,只要做到疾病的早診早治和科學管理,IgA腎病患者將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李纓也認為。
IgA腎病的控制是一場長期的持久戰,專家還強調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很重要,尤其要注意預防感染,并積極的復查復診。
據介紹,在飲食方面,患者應堅持低鹽低鈉飲食;倘若腎功能已出現損傷,則需調整為優質低蛋白飲食;每日飲水量的計算方法為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在生活作息上,倡導患者堅決戒煙戒酒,依據自身身體狀況適當鍛煉,確保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注重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