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美國與歐盟之間的關系就已變得緊張,充滿挑戰。特朗普主張“美國優先”,對多邊機構和協定持批評態度,讓一直以來展現出團結面貌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出現裂痕。
近日,美國政府對多項歐盟商品征收關稅,其中,以“國家安全”為由征收的鋼鋁關稅備受關注。
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后,美歐聯盟原本和諧的關系不斷遭到沖擊。起初,特朗普政府與歐盟在關于烏克蘭危機的處理方式上出現分歧,隨后,特朗普周三表示,美國政府將于近日宣布向“歐盟汽車及其他商品”征收25%的關稅。
特朗普當天表示,“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占美國便宜”。他稱,美國進口歐盟的各種產品,但歐盟卻拒絕進口美國的汽車和農產品,“找各種理由搪塞”,歐盟“占了美國不少便宜”。
對此,歐盟委員會回應稱,歐盟將“堅決且迅速地對自由和公平貿易設置的不合理壁壘做出反應”。
“歐盟將保護歐洲企業、工人和消費者免受不公平關稅的侵害。” 歐委會一位發言人表示。該發言人提醒,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市場,歐盟“促進了貿易往來,降低了美國成本……讓美國投資在歐洲取得了豐厚利潤“。
向歐盟產品征收25%的關稅計劃,表明美國與其歐洲盟友間的摩擦加劇。實際上,美歐雙方的矛盾在此前就已被置于聚光燈下。本月初,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嚴厲批評了歐洲領導人。其發言被歐洲內部人士認為是在干涉部分歐盟成員的內政。
關稅是特朗普經濟愿景的核心,他曾反復對其支持者表示,關稅不會讓美國消費者付出代價,“要付出代價的,是其他國家” 。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由于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及通貨膨脹,多位經濟學家認為,要付出代價的,正是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其中,受上漲的食品及能源價格影響,關稅對美國低收入家庭的沖擊尤其明顯。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預計,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來自墨西哥、加拿大、中國的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將讓每戶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生活成本上漲1,200美元。如果美國與歐盟進一步爆發貿易戰,加之居高不下的通脹,美國家庭未來的生活成本或將進一步上升。
正如中國不斷向美方重申的,貿易戰沒有贏家。面對貿易分歧,需要相關各方在平等對待、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單方面加征關稅只會讓問題復雜化,造成雙輸局面,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打擊商業信心,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給歐洲敲響了警鐘。歐洲應與中國攜手,共同履行對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承諾。歷史經驗表明,牢固的中歐關系,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為了自身和全球利益,歐盟應重新考慮其對華“去風險”戰略,與中方一道,推動陷入僵局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重回正軌。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2月28日社論
原標題:Reengagement with China, EU's best bet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