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中國天壇”的巨型冰建,遇見威風凜凜的雪雕“悟空”,體驗全感VR觀賞“冰龍尋珠”,和白白胖胖的“雪餃子”趣味合影……這個冬天,“爾濱”又整新活兒。上午到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賞冰,下午去太陽島雪博會觀雪,晚上漫步中央大街看主題燈展,成為許多游客的熱門“打卡”路線。
與此同時,第六屆長春冰雪新天地以《白蛇傳》為藍本,用40多組冰雕建造斷橋、雷峰塔等建筑和故事場景;長春動植物公園推出“逐夢西游,樂享冰雪”主題活動,將《西游記》的經典元素與冬季元素融合。冰天雪地里的國潮元素,不僅讓市民游客目不暇接,更傳遞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冬季文旅與“中國風”相遇,新表達、新思路、新形式,璀璨奪目的傳統文化以嶄新姿態,為火熱的冰雪經濟注入更多活力,彰顯著國風之美、國潮之韻。
目光轉向吉林省吉林市,隨著夜色漸濃,一群滑雪愛好者畫上京劇臉譜、身著戲服,伴隨《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的經典旋律,在雪場上疾馳而過。這種將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冰雪運動巧妙融合的跨界嘗試,為冰雪運動更添一份文化內涵與新鮮活力,展現出別樣的“中國式浪漫”。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的莫爾格勒河畔,“天天冰雪那達慕”讓游客邂逅“最炫民族風”,從乘坐駱駝雪爬犁、觀看射箭表演,到參加蒙古包音樂會、體驗牧民生活,沉浸式感受民族風情;在青海西寧,“沐暖陽·圍爐煮茶”嘉年華活動“拉滿”冬日儀式感,通過傳統雅事與觀影、桌游、劇本殺等現代娛樂方式的結合,進一步豐富當地冬季旅游業態,激發城市冬日活力。
除了絢麗多彩的活動,一系列冬季限定國潮文創產品的“上新”,將這份文化記憶延伸至旅途之外。長春“54路飄雪流沙”冰箱貼、黑龍江“不會融化的小雪人”擺件、融合亞冬會吉祥物的“可加熱圍巾”、“畫卷中的阿勒泰”精美冰箱貼……這些創意十足的文創產品,用文化味與科技感“圈粉”年輕人,成為大家傳遞情感、收藏記憶的生動載體。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人們愈發注重能夠觸動心靈、引發共鳴的深度文化體驗,冬季文旅正積極向深層次邁進,致力于挖掘地域文化的獨特韻味,通過創新性的融合方式,讓游客在體驗冬景之美的同時,深刻感受到背后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未來,冬季文旅的發展要更加注重文化故事的講述與傳承,貼近消費需求、把握時代脈搏,讓冰雪之花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推動冬季文旅邁向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
(人民網記者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