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已經來臨,對一個14億人口,又深受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影響的大國,確保人民群眾在冬季采暖季能夠溫暖舒心,安心過冬,是中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和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自然資源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習慣等差較大,長期形成了因地制宜和多元化的多種采暖形式。這種因地制宜和多元化的采暖體系背后所依賴的,是自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形成的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近10多年來,這種不斷發展和壯大的的能源供應體系又在加速轉向綠色低碳和安全高效。因此,總體上看,采暖季保暖保供的保障水平和普惠性、便民性都已經大幅提升,確保人民群眾在各種嚴寒環境下溫暖過冬是有堅實的基礎的。
自“十三五”以來,中國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實現了“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全覆蓋, 累計完成散煤替代2500萬戶左右。 “十三五”中期,天然氣供應緊張矛盾凸顯,波及范圍廣、影響程度大、涉及民生供暖。近年來,天然氣供暖從氣源、儲氣和調節能力、運營和保障機制以及監管都有了巨大的改進。同時,在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保持歷史高位震蕩的背景下,中國進口量以長協合同為基石,總體規模有充分保障。
但是,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涉及人民群眾溫暖的大事,依然不能有半點馬虎和懈怠。今年10月中旬,國家能源局已經召開會議,與三大油氣公司和國家管網公司一起,部署了冬季保障天然氣供應。同時,針對性部署了部分重點地區、重點時段或重點環節天然氣保供工作,并提出了相關工作要求。
自上一采暖季以來,中國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又有新的推進,天然氣消費呈現恢復式增長態勢,一些地區還新增了天然氣供暖設施,因此油氣央企依然要繼續帶頭保供穩價,堅持立足國內全力增儲上產,確保儲氣庫充盈,各級管網公司和分銷公司也要充分自身作用,協調調度,保障采暖季天然氣供應平穩。
保障煤炭供應和電力供應,也是保障冬季供暖的重要手段。中國立足能源資源稟賦,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先立后破,確保煤炭穩定供應。近年來,中國優化煤炭先進產能布局,大力推動山西、蒙西、蒙東、陜北、新疆五大煤炭供應保障基地綠色高質量發展,完善煤炭跨區域運輸通道和集疏運體系,增強了煤炭跨區域供應保障能力,“北煤南運”“西煤東送”運輸能力進一步強化,2021年以來的煤炭供需偏緊態勢基本緩解,國內煤炭價格也保持在平穩狀態,善煤、電價格傳導機制更加靈活。煤炭供應在保障冬季采暖方面是有充分保障的。
電力方面,近年來中國全社會用電量保持穩步增長,但用電量同比增速波動較大,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電力快速增長,電力供應結構持續變化。但同時,中國的新能源電力保供的作用愈發凸顯,對一些依賴清潔電力供暖的用戶的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煤電的清潔、高效、靈活提升,對保障集中供熱和供熱用電的保障水平提升;同時,電力跨區跨省互濟調節和保供能力也大有提升;電力市場更加活躍,電力需求側管理更加規范。總之,在保障采暖季供電、供暖上,電力供應的保障程度也是大幅提升了,也是有充分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