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良法善治“網絡主題活動走進了北京朝陽、通州等多個地區,探尋新時代的創新調解實踐?!盁o訟”一直是我國歷史傳統中化解民間糾紛的理想愿景。推動“無訟”治理機制建設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真切期待,更是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朝陽區以調解促治理
創新發展助力社會和諧
北京市朝陽區用調解實際行動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深厚的為民情懷不斷創新機制方法,著力打造“一紐帶兩支點三結合”大調解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條以調解促治理的創新之路。
麥子店街道棗營北里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這里的物業糾紛曾經讓人“愁得頭疼”,如今的棗營北里一躍成為物業糾紛源頭治理示范小區。自2019年以來,這個擁有13個居民小區、16家物業公司、1萬余名居民的大型社區始終保持著物業糾紛零發案的紀錄。這背后是朝陽區人民法院深入推進物業糾紛源頭化解工作的成效,同時也是朝陽區扎實推進黨建引領結出的碩果。
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和棗營北里社區黨委聯手組建了“思源之家”,以黨建引領打造培訓基層解紛力量的最前沿陣地,還在包括棗北社區在內的全區614個村居發起了黨員爭做“守法表率、普法先鋒、解紛能手”的號召,努力培育一批又一批有熱情、懂法律、威望高的“朝陽群眾”。
北京通州區深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服務保障副中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副中心高速建設和發展,資源能量持續集聚,經濟活動更趨活躍,通州法院案件總量多年處于高位運行狀態。這樣的案件體量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中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相悖,也不符合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方位。為此,通州法院為了實現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這一目標,在全區22個街鄉鎮完成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的建設工作。首個入駐張家灣鎮一核多元共治中心的“解紛綜合體” 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就是一個治未病的生動實踐。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出轄區。張家灣鎮一核多元共治中心協調黨員干部、員額法官、特邀調解員、行政調解力量等入駐解紛中心,提供普法宣傳、法律咨詢、風險評估、訴非銜接、訴前調解、立案登記、案件查詢等一站式解紛服務。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主動參與、未訴先辦,司法融入接訴即辦工作。截至目前,已開展周度聯合會商21次,協調各多元主體參與研判“接訴即辦”重難點工單827件,解決群眾矛盾糾紛332件,初步形成了具有張灣鎮特色的基層法治實踐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