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道(文/張毅榮 黃燕 李超) 沃爾夫岡·顧彬是德國知名漢學家、詩人、翻譯家,波恩大學漢學系終身教授。他憑借在專業領域的杰出成就和對中德交往的重要貢獻,曾榮獲2016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近日顧彬在波恩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回顧自己的漢學研究之路,并展望中德兩國關系。
“我想了解李白、了解唐朝”
約訪顧彬的過程,跟預想的不太一樣:記者用德文和中文雙語寫的郵件,顧彬直接用中文回復;一來二去,他對記者的稱呼也從“張先生”變成了“小張”;采訪當天,顧彬冒著細雨騎車提前十幾分鐘就到了,當記者關心地問他雨天怎么還騎車,他笑了,用中文說:“紅軍不怕遠征難?!?/p>
顧彬稱自己少年時期不是“好學生”,“如果不是碰上的老師對我特別好,我甚至不可能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顧彬按照當時德國社會傳統,修讀神學、哲學、德國文學?!皩W這類專業的大部分是女生。姑娘們比我聰明,我沒法比,感覺自己糊里糊涂的?!?/p>
直到有一天,愛好詩歌創作的顧彬參加了一場朗誦會,偶然接觸到美國詩人龐德翻譯的李白的詩歌?!拔页粤艘惑@,那里面有種我從來沒接觸過的味道:中國、中文的味道,來自其他民族古代文藝、文化的味道?!?/p>
(張毅榮 黃燕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