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李鳳虎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商丘市梁園區解放街道辦事處解放村是一個“火車拉來的城鎮”。一百年前,它叫小朱集,是一個貧窮落后村。改革開放后,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實現華麗蝶變,成為豫東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產業興旺,環境優美,鄉風文明,村民幸福,被譽為“豫東第一村”,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省農村十佳典型”“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敬老愛老模范村”等稱號。
“以工強村”走上致富路
“1990年,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當時全村產業發展基本上是‘一產劣、二產無、三產弱’,全村2000多人口,共有耕地400畝,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村集體年收入不足3萬元,村外欠債280多萬元。村民住著土墻小瓦房,穿著帶補丁的破衣裳,有的還吃著粗糧。”解放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喬彬說。
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喬彬自知身上的責任和重擔,他把改變解放村的落后面貌,建設美麗鄉村,讓全村群眾過上富裕幸福的小康生活作為他最大的夢想和目標。
而當時,隨著商丘城市建設規劃迅速外延,地處城鄉接合部的解放村土地日漸減少。土地沒有了,村民將何以為計?這成為村“兩委”班子首要和迫切思考的問題。
“以工強村”——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商議,達成共識,利用該村離城市近、交通便利等優勢,發展村集體產業。
找好項目,創辦企業,首先就要建設廠房,那么地的問題怎么解決?通過開村民會議,全村人一致決定:“對地!”每家貢獻出三厘(約20平方米),在村里硬是“拼”出了一個占地82畝的“產業區”,邁出了發展村辦企業的第一步。爾后,在喬彬的帶領下,全體黨員干部奮力拼搏、艱苦創業,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發展了村辦企業20多家。2012年11月,由商丘農產品批發市場、商丘光彩大市場等7家知名企業組成的“河南解放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成為集科、工、貿和物流、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企業集團。
截止到2020年底,解放村實業集團公司的年銷售額達到了600多億元。產品銷售和農產品交易輻射到全國30多個省(市、區)、20多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了2.8萬元。
村辦企業里,機器轟鳴,熱火朝天;農產品批發市場里,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這是一幅令人振奮的發展畫卷。
生態宜居成為“幸福人”
8月1日,走進解放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兩層小樓鱗次櫛比,露臺、小院中,鮮花、綠樹點綴,徽派風格外觀樸實清新。早在1994年,該村便規劃建設了高標準的小區,近年來,又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對新村的房屋、道路、水電、綠化、文化娛樂等各項設施不斷升級改造,并對村內環境進行了美化亮化。
“在這兒生活很愜意,環境好,鄉風文明,晚上沒事就到文化廣場跳跳舞,或者和大家一起徒步走,幸福得很。”村民李玉芳笑著說。
在發展經濟和不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的同時,村黨委始終不忘“讓大家過上好日子”的初心,逐漸完善一系列福利措施:先后投入130余萬元興辦、完善小學,適齡兒童可免費就讀;給50歲以上的村民每月固定發放補貼,9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額外發放1萬元祝壽金;與醫院對接,為村民就醫進行報銷……從1994年起,該村便為全村村民建立完善了養老、醫療、低保和人身財產、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
在解放村,封建迷信、賭博酗酒、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不見了,一個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村風已經形成,一個歡樂、幸福、自信、充滿上進心的農民群體已經形成,鄰里團結、家庭和睦、尊老愛幼蔚然成風。 8
(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