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楊書貞
六月的中原,滿地金黃,麥浪滾滾。6月2日,息縣項店鎮李樓村有機小麥高標準示范基地內,金色麥浪隨風翻滾,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排著長龍,在麥田里劈波斬浪。
專程前來測產的信陽市農科院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茲亮研究員興奮地說:“這片基地的優質弱筋小麥顆粒飽滿、麥仁圓潤,平均畝產達到500.3公斤。”
近年來,信陽持續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優質弱筋小麥成為重點推廣的糧食品種。淮濱、息縣、固始等縣區紛紛出臺扶持優質弱筋小麥生產獎補政策。
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研究員告訴記者,與強筋小麥相比,弱筋小麥蛋白質含量低、面筋強度弱,是餅干、糕點等加工制品的主要原料,市場需求旺盛。而目前我國弱筋小麥種植總面積不足全國小麥面積的10%,弱筋小麥市場供應嚴重不足,進口依賴性強,以弱筋小麥、弱筋面粉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業發展受到制約。
信陽沿淮地區處于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過渡帶,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弱筋小麥生產,屬于農業農村部區劃的長江中下游弱筋小麥優勢產業帶。
“淮濱縣弱筋小麥已從2012年的30萬畝,發展到2020年底的80萬畝,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至今無人可比。”淮濱縣縣長梁超自豪地說。
信陽持續擴大優質弱筋小麥生產。“種植優質弱筋小麥不愁賣,價格比普通麥每斤高出大概0.2元。”息縣東岳鎮小黃莊村53歲的種糧大戶夏金城高興地說。市場熱捧,加上政府引導,短短幾年,息縣優質弱筋小麥種植面積已達70萬畝。
家有弱筋麥,財源滾滾來。眾多企業先后與淮濱、息縣、固始等縣簽署協議,在這里建立有機小麥高標準示范基地,長期高價收購嚴格按照標準生產的優質有機弱筋小麥。今年1月,信陽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實施淮上糧倉鞏固行動,其中計劃到2025年,將優質弱筋小麥發展到260萬畝,逐步將沿淮平原區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弱筋小麥、優質食味水稻生產供給中心和全省重要的糧食儲運交易中心、綠色米面制品加工制造中心,打造全產業鏈“淮上糧倉”。
(陳夢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