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5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向莉君 李寒露 莫成 通訊員 徐庶)今天,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主辦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在湘西州舉行。
會上,文化和旅游部為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等7個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及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景德鎮陶瓷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授牌。9個被授牌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單位代表作交流發言。
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文化遺產資源大省的優勢,將文化生態保護與全域旅游、國民教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先后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1個、設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個;出臺了《湖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4部,編制專項保護規劃4部,省本級累計投入專項資金5.8億元,推出非遺主題(研學)旅游線路10條,建設各類非遺展示館、傳習所、就業工坊等1417家,開展非遺進校園等傳播推廣活動2400余場次。
本次活動持續兩天,還將舉行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展演等活動。
(龍文泱 向莉君 李寒露 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