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曾倩 河南日報通訊員曹飛
“長得真像羊肚,聽說營養價值還高呢!”日前,在南陽市臥龍區英莊鎮舉辦的首屆田園英莊文化旅游節上,大家圍在一特色農產品展銷攤前議論紛紛。
“這是俺們村的致富‘黃金菌’——羊肚菌,營養價值堪稱菌類中的‘冬蟲夏草’,做湯特別鮮。”英莊鎮呂盤村羊肚菌種植合作社成員呂中超自豪地向圍觀人員介紹起來。
3月,正是羊肚菌采摘上市的季節,最后一茬的羊肚菌經過烘干,已被從東北來的收購商以每斤600元的價格一次性收購完。
小鄉村如何種出了“黃金菌”?記者獲悉,2020年,呂盤村“兩委”干部、種植大戶帶頭成立合作社,20座種植大棚拔地而起,羊肚菌的菌種正式在呂盤村落地。經過一年的實踐摸索,如今,羊肚菌產業在呂盤村實現畝產(一個棚)800多斤,總銷售額達60多萬元,不但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成了該村產業致富的“黃金菌”。
“黃金菌”高價的背后是合作社成員和鄉土專家把它當嬰兒一樣細心呵護。從菌種下種、布霜到營養袋放置再到誘發出菌,每一步都十分關鍵,羊肚菌從破土而出到逐漸長成形似羊肚的過程,對溫度、濕度的要求極為嚴格。
自從羊肚菌賣出了高價錢,前來參觀學習的群眾一撥接著一撥,連鄰近鄉鎮、縣市區也紛紛來“求學取經”。“我們種1畝地花生也才1000多元,這羊肚菌3個月保守就能賣3萬多元,其他幾個月我還可以種其他作物,合作社網上網下還有合作收購商,銷售渠道也不用我們愁,這好事誰不想試試。”54歲的呂盤村種植大戶史傳申,參觀后萌生了加入合作社種羊肚菌的想法。
今年,呂盤村計劃再建設20到30個羊肚菌種植大棚,待項目成熟后再通過“農戶+合作社”模式,以合作社為主體,面向全村群眾進行推廣,擴大規模,形成羊肚菌產業基地。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