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在“十四五”開局起步、“三農”工作重心實現歷史性轉移的關鍵時刻,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精神,為全省上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國前列,發出了“動員令”,吹響了“沖鋒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最牽掛的事,是貧困群眾脫貧;最優先考慮的事,是“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南“三農”工作高度重視,2014年把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作為“四個著力”之一,2019年先后兩次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系統要求,這些都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博大深厚的“三農”情懷、宏闊深邃的歷史眼光、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也賦予了我們如山的責任與使命。
歷史不僅寫在紙面上,也寫在中原廣袤的沃野上。全省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300億斤,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18萬億元,累計實現718.6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返鄉創業人員超過160萬人、帶動就業超過900萬人……近年來,我們把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打好糧食生產這張王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探索走出了從“中國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界餐桌”的提質增效之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打造多彩農業之路,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農民增收之路,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發展全局之路,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能力提升之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袁隆平院士曾說過,“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縱覽歷史上的興衰更替,農安天下始終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三農”工作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務必抓緊落實。我們要樹立大歷史觀,讀懂百年大黨的“三農”情結,讀懂國家安全的“三農”支撐,讀懂民族復興的“三農”基石,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做好“三農”工作,讓糧食之基更牢固、社會之基更穩定、發展之基更深厚。
進入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面對新任務新要求,“三農”工作不能固守老辦法,必須以新發展理念來審視和推進。在創新發展上,需要更加注重科技賦能;在協調發展上,需要更加注重城鄉融合;在綠色發展上,需要更加注重生產生活生態統籌;在開放發展上,需要更加注重內外聯動;在共享發展上,需要更加注重惠農利農。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的重大要求,深入落實“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做到鄉鎮工作“三結合”,切實搞好銜接,努力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走在前列;打好糧食生產王牌,努力在提升糧食核心競爭力上走在前列;持續提質增效,努力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堅持科學有序推進,努力在鄉村建設上走在前列;著力深化改革,努力在城鄉融合發展上走在前列。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要完善制度機制,強化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專班推進機制,健全考核督查機制;夯實基層基礎,持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持續為基層減負賦能,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建強工作隊伍,弘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三牛”精神,倡樹“五比五不比”、做到“五轉五帶頭”,以干部辛苦指數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推動鄉風文明,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澆灌鄉村文明之花。
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以更大的決心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編輯:張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