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全社會用電量創歷史新高。2月8日,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發布消息,去年,全省累計用電192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增幅居全國前十(國家電網覆蓋范圍內)。
“由負轉正,逐步回升,最終躋身全國前十——湖南用電量增速勾勒出的結構性上揚曲線,印證了全省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國網湖南經研院、省能源電力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周年光表示,用電量可視作經濟運行的“風向標”。
一年1929.3億千瓦時,相當于湖南人每秒鐘就用掉6000多千瓦時電量。這些電,去哪兒了?經濟“風向標”指向湖南哪一處?
哪個產業最具活力?
一半以上電量跑向工業
為什么說用電量是經濟運行“風向標”?一組電數據道出關聯——
中國居民每天每人正常生活耗電約2千瓦時;
純電動汽車百公里平均耗電約15千瓦時;
電氣化鐵路運送一萬噸貨物約耗電100千瓦時/公里;
生產粗鋼平均耗電約440千瓦時/噸……
用電量的指數和曲線,背后實際是產業發展、企業運營、市場變化的情況與趨勢。
2020年,我省工業用電量占全部用電量的52.0%,全年增長40億千瓦時以上。“呈現用電增長越來越快的趨勢,2020年12月,我省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9%,達到近年來同期用電最高增長水平。”周年光介紹。
以藍思科技為龍頭的電子設備制造業,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為代表的專用設備制造業等高端制造業,是拉動工業用電迅速增長的“火車頭”。其中,藍思科技去年用電量增長33.3%。
專用設備制造業則直接向市場提供消費品和投資品。根據產業鏈圖譜,我省工程機械產品主要流向國內其他省域,下游需求為建筑業。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以來,新、老基建出現“超補償反彈”效應,巨大的國內市場已經成為湖南高端制造的“靠山”。
“‘雙循環’協同發力外,湖南工業整體加快轉型升級,也推動了用電需求擴張。” 周年光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清退了傳統工業行業落后產能,使其生產格局普遍優化,因此,去年傳統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均實現穩定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率先完成產業轉型,提高了噸鋼生產對清潔能源(電力)的需求,去年用電量同比增長4.6%。
哪處市場最繁榮?
長沙河西商圈是“黑馬”
過年進入倒計時,新春喜悅氛圍漸濃,就地過年讓許多人留在城市,各大商圈較往年更加熱鬧。
“長沙商圈的用電增速尤其引人注目,2021年1月,五一商圈、紅星商圈等主要商圈的售電量均呈現兩位數增長。”國網湖南經研院專家李湘華表示,長沙商圈的繁榮“有底子”,在疫情影響下,以商業為代表的服務業是恢復最為艱難的行業,去年全省66個商圈中,長沙地區的商圈用電量整體恢復最快、最好。
國網湖南經研院“電力看數據”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我省最早實現用電增速由負轉正的,是長沙河西的濱江新城商圈,僅2月份用電量下降,自3月開始各月用電量均保持增長。
梅溪湖商圈、洋湖商圈累計用電量自去年6月由負轉正,屬于全省較早實現增長的區域,全年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5.38%、29.01%,增幅居全省前列。
長沙之外,株洲栗雨商圈、益陽赫山廟商圈和橋南商圈、郴州北湖商圈和香雪商圈,也都實現用電量增長。
“到去年底,全省主要商場、購物中心營業基本全部恢復正常狀態,商業活動蓬勃開展,商業用電量恢復到前一年95%左右。”李湘華認為,用電曲線表明,湖南商業市場充滿活力與潛力。
哪里人用電增長多?
精準扶貧極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
疫情防控 ,“宅”家日子變多,老百姓生活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去年,我省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532.4億千瓦時,增長22.9億千瓦時,占全部用電量的27.6%,占比較2019年上升。
城市鄉村,哪里的居民用電增長更快?
“城鎮居民用電增長1.9億千瓦時,鄉村居民用電增長21.0億千瓦時。”國網湖南經研院省重點實驗室周紅解釋說,居民用電增長體現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因此,廣大鄉村在精準扶貧推動下,出現驚人的用電增長。
茶陵縣和邵陽縣是全省居民用電增長最快的地區。茶陵縣在工作隊幫扶下大力發展蔬菜、糧油、豬牛羊等特色產業,近三年用電量連續保持15%以上的穩定增長;邵陽縣3萬多貧困群眾種植油茶林增收,去年帶動全縣用電量實現17.6%的高增長水平。(記者 彭雅惠 通訊員 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