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2月9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
中國日報網為此采訪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他表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一帶一路”對接歐洲地區的亮點,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示范,中國中東歐合作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采訪主要內容摘編如下:
習主席在講話中談到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9年來的巨大成就,談到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兩個“率先”,您對此怎么看?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應該講是中國和歐洲合作的一個亮點,也是“一帶一路”對接歐洲地區的一個亮點。
在中國-中東歐合作框架下,中東歐國家成為中國投資到歐洲腹地的門戶。同時,一些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能源方面在歐洲來說相對比較落后,中國投資的進入也能夠幫助消除歐洲地區間發展差異,對于幫助一些新的歐盟成員國融入到歐洲大家庭里,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亮點,表現在這些國家可以成為歐亞互聯互通的一個橋梁。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框架下,中東歐地區從原來歐盟的邊緣地區變成了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區,相關國家地位得到提升。隨著2019年希臘的加入,進一步打通了國際海陸聯運通道,改變了以往歐盟物流主要是從西向東的局面,使歐盟物流從南向北更加通暢、更加平衡,極大地提升了希臘的競爭力,也使巴爾干地區接入地中海、陸海聯通的渠道更加暢通。
可以說,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和“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東歐國家和中國在投資、基礎設施、能源以及人文等各方面的交流都更加頻繁,極大地提升了相關國家的能見度和競爭力。
今天,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當前更高水平開放條件下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古絲綢之路在歐亞大陸上復興,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合作也能夠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示范。
習主席表示,中國愿同中東歐國家開展疫苗合作。您對此怎么看?
疫情期間,中國對很多國家進行了援助,中國疫苗已經進入匈牙利、塞爾維亞等國家,這不僅表明了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科研和醫療水平的信任,也成為中國-中東歐國家公共衛生領域合作的亮點。此外,中醫也進入捷克等中東歐國家的國民醫療體系,可以說未來合作潛力巨大。
習主席指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要拓展在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健康產業等領域合作。您對此怎么看?
在數字化方面,電子商務、萬物智能互聯等對中東歐國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中東歐國家也對中國的電信公司敞開了大門,這對于中東歐國家尤其巴爾干地區在經濟發展轉型和數字化飛躍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中東歐國家來說,來自中國的投資,能夠促進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能源、疫情后的數字化、綠色轉型等方面的發展。此外,中國鮮活的現代化經驗,比如“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互通、數字化發展等,也能給中東歐國家帶來積極的影響。
未來,中國要推動全球化的三大轉型:數字化轉型、綠色轉型和衛生健康轉型,這也是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重點領域和方向,也符合中國和歐盟打造綠色合作伙伴、數字合作伙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