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宋廣軍 通訊員 古國凡 馮帥軍
2月3日,碧空如洗,暖陽融融,襄城縣首山公園里人頭攢動,九余里的盤山公路串起百鳥園、九龍口、歡樂谷、花草園等景點,公園南側的湛北鄉北姚村逐漸熱鬧起來,處處洋溢著過年的味道。
北姚村坐落在首山南側,全村2270口人,耕地、山地8000余畝,公園觀景臺就佇立在村中央,綠底黃字的“首山歡迎您”耀眼奪目。
觀景臺西側向東水泥路直通山頂,道路兩旁做買賣的攤位一個接一個,游人如織。“政府建公園,幫俺吃上了旅游飯,脫貧致富心里甜。”在此賣飲料、零食的孫四清說。
孫四清今年54歲,家住北姚村黃溝自然村,曾是村上有名的貧困戶。襄城縣開始打造油菜花海經濟后,孫四清把自家的4畝山地流轉給村里,老兩口就在家門口支起來小攤做生意,年收入1.7萬元。“守著公園做生意,真得勁!”孫四清逢人便說。
為了配套首山公園,北姚村黨支部引領群眾改良櫻桃品種,擴大櫻桃栽植面積,去年達到1200畝,連續3年舉辦櫻花節、櫻桃采摘節、油菜花節,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來觀光、采摘、住宿。
54歲的李春霞在自家4畝山坡地上栽上了櫻桃樹,家門口開了個農家旅館和超市,供游客吃住。春天游客在此賞花,夏天觀光采摘,生意紅紅火火,年收入10余萬元,家里蓋了小洋樓,購買了小轎車。“俺靠生態旅游脫貧致富,現在過上了好日子!”李春霞說。
吃上生態飯,花錢不用愁。由于生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北姚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100元猛增到現在的1.6萬元,去年全村貧困戶13戶21人全部脫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踐行‘兩山’理論,實施黨建引領,發展生態旅游,以首山為主線,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黨建示范工程,傾力打造美麗鄉村群,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下一步,我們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談起新年新目標,襄城縣副縣長、湛北鄉黨委書記趙丹自信滿滿。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