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成利軍
“通知:明天下午3點在七里橋管理區召開支部書記會議,望準時參加。”2月4日,濟源示范區王屋鎮柏木洼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杰在微信群里收到了這條信息,5日,他準時出現在了會場。散會后,張樹杰對記者說:“現在太方便了,以前開會光通知到人就是一個大問題,電話不是打不通,就是沒信號。”
柏木洼村位于四面環山的王屋山腹地,以前“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
近幾年來,濟源持續加大山區農村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村的通信網絡投資和建設力度,以“寬帶鄉村工程”為抓手,不斷推進農村地區光纖寬帶和4G網絡建設,使農村地區的通信網絡覆蓋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山區農民拿著手機打電話再也不用滿山找信號了。
如今,電腦、網絡高清電視、智能家具等都走進了王屋山鄉,迅速改變著山區農民的生活。“我們村干部開會現在很少再打電話通知了,都是微信或釘釘,去年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還直接在微信和釘釘上開‘云視頻’會議呢。”張樹杰對記者說。
自從觸了“網”,柏木洼村現在已經擁有了3張“名片”:艾草制品專業村、高山蔬菜種植專業村、十字花科蔬菜育種專業村。村里的艾制品、高山蔬菜和蔬菜種子,通過網絡,走出了王屋山,走向了全國各地。
“俺村屬于山區,偶爾還會出現信號弱的情況。”張樹杰說,“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山區的網絡信號也能像市區一樣,不管啥時候都是又強又滿又平穩。”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