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尹小劍 見習記者 李振陽 通訊員 李梅 胡譯丹
“之前俺把收割好的稻谷賣給公司,現在俺除了種稻還變成了公司的員工,幫著更多村民加工成品米。”近日,息縣楊店鄉街村的息縣同鑫糧食有限公司里,伴隨著轟隆隆的機械聲,機手朱虎捧著新加工出來的成品米露出了欣喜地微笑。
朱虎是同鑫糧食有限公司帶動就業的脫貧戶之一。“現在除了自家種地收入和一系列的政策幫扶,又通過學習技術,在這公司務工。收入大大增加,穩定脫貧,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的他干勁十足充滿希望。
據了解,息縣同鑫糧食有限公司作為楊店鄉融糧食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本土企業,引進了先進生產加工線,機器四次篩選,米的完整度好、雜質少、不含浮白。通過不斷地探索公司慢慢走出來自己獨具特色的發展鏈條,在發展壯大公司的同時也積極參與當地產業扶貧帶貧幫扶。
“我們通過企業帶貧的有20多戶,在這長期務工的脫貧戶也有30多戶。”同鑫糧食有限公司的法人彭明華說道。
從開著小型拖拉機到處收稻,用組裝落后的機器加工大米,到現在大貨車收稻,并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有著近20年稻米收購、加工經驗的彭明華可以說是隨著楊店鄉農業的發展起家。
彭明華介紹說:“大米加工是‘苦行業’,但也是最貼近老百姓的行業。米飯好不好,全看米的品質,做大米加工就是要選出好大米、做出好大米,讓更多人吃到優質糧食。”
當年,機械條件不成熟時的晾曬稻谷、去雜質、包裝等都需要勞動力,加工技術受限,大米的產量提不上去的窘境已經不復存在。現如今公司機械化貫穿生產全過程,拓展渠道和開發新業態,把控質量,彭明華一步一個腳印走的扎實而穩健。
目前,息縣同鑫糧食有限公司倉儲可達到3萬噸。每月銷售成品米達到2000噸。產品訂單式銷售到廣州、武漢和省內各大超市,供不應求。
致富不忘鄉親的彭明華,對村里的所有脫貧戶給予優先收購稻米政策,他們每年過年都能享受到企業送去的溫暖。
“今年,我們收來的楊店鄉中東、中南的稻谷原材料全部加工好可以滿足整個鄉的糧食用量。我們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產業品牌,希望為稻米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并且將繼續擴大帶動的范圍,盡可能多地幫助脫貧戶。”談到未來,彭明華信心滿滿。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