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因都市而名聲大振,都市因農業而精彩紛呈。都市休閑農業是伴隨現代都市的發展而發育成長起來的新型農業形態。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態和氣候資源,吸引產業發展能人和企業落地鄉村,重點打造現代都市休閑農業,打通鄉村發展通道,打開城鄉經濟發展市場,改善市民生活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來源,為西部山區鄉村振興探索了一條卓有成效的路子。
讓農村有活力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明代詩人唐伯虎筆下的仙境“桃花塢”,在南明區永樂鄉成為現實。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永樂鄉大面積種植桃樹、建設桃園,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由曾經“靠天吃飯”的貧困村,一步步邁入了小康。
水塘村的變遷是貴陽市發展現代都市休閑農業的一個縮影。
作為中國西南“十字路口”,貴陽是國務院確定的“黔中經濟區”的中心城市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隨著貴廣、滬昆等重要干線的陸續建成通車,貴陽迎來“高鐵時代”,為有效承接產業轉移、農產品物流和旅游業態的發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綠色通道”。同時,特色農業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空氣質量優良,水土清潔干凈,讓貴陽成為發展優質、高效、生態的都市農業的理想之地。
“‘三農’工作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著450萬市民‘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奶瓶子’‘樂園子’的穩定。號的是市場需求的‘脈’,瞄的是消費者偏好這個‘靶’,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運作模式武裝起來的現代都市休閑農業是元素多樣的新產業。”貴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田勝松介紹。
時針撥回到2015年,原農業部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大力促進現代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這份通知可謂是貴陽發展現代都市休閑農業的“指南針”。
在《貴陽市“十三五”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中,記者找到這樣的表述:城市建成區發展以科技創新和服務配套為主導的都市農業區,構建溝域經濟和休閑旅游科普養生等新業態;烏當區發展以大健康產業為引領的都市農業區;清鎮市發展以生態涵養為根本、以休閑觀光為核心的都市農業區;修文縣、息烽縣和開陽縣發展以城市“菜籃子”供給為任務的都市農業區。同時,以農業嘉年華為載體,利用建設全域旅游契機,發展以休閑觀光為核心的都市農業區。
貴陽市按照“五區多園”的目標,通過建設類型豐富、內涵多樣的現代高效農業園,以點為單元,串點成線,以線帶面,實現園區建設全域化,輻射帶動全市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現代都市休閑農業風生水起、蓬勃發展。
山間云霧繚繞,村道干凈整潔,荷花競相怒放,蜻蜓左右飛舞;風雨橋下流水潺潺,橋上游人如織,擺造型拍倩影;不遠處一排排潔白亮麗的獨棟房屋依山而建,掩映在樹木中,若隱若現……好一幅鄉村水墨丹青。這里是開陽縣南江鄉龍廣村的“水東鄉舍”,也是貴陽市重點打造的現代都市休閑農業示范點。
“城市人向往農村,更向往農村的空氣、美食和悠閑自在的環境。我們想留住鄉愁,所以我們才開發了這個項目。”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津桃講述打造“水東鄉舍”項目的初衷。
2016年,貴州水東鄉舍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將龍廣村閑置的房屋變成民宿,撂荒的土地變成果園、菜園、茶園、藥草園和花園,留守的老人變成建設美麗鄉村的手藝人,為貴陽發展休閑農業積累了可復制的經驗。
“把農事體驗、賞花品果、采摘游樂、農耕文化有機結合,為現代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配套服務,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價值,每年為農民帶來的收入是以前十多倍。”肖津桃介紹,公司作為運營方,按照“622”的模式,投資方、農戶、運營方三方參與分紅,網絡平臺實施監控。同時,運營方還從20%的分紅中再提取30%給村集體,增加村集體經濟。
同樣的發展理念,在永樂鄉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該鄉水塘村大關口,371民宿依山而建,逐階而上,整個建筑風格不僅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基礎,還與山體融為一體。
“我們以打造‘農民有就業、企業有增收、游客有體驗、地方有宣傳’的鄉村旅游綜合體為目標,以攝影文化為主,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充分發揮周邊特色優勢,開設當地特色產品展覽館,利用網絡優勢,推廣本土特色產品。”371民宿負責人鄭晶晶介紹。
如今,經過幾年的打造,371民宿不僅是當地鄉村休閑旅游的打卡地,其返璞歸真的民宿經營理念更成為貴陽民宿行業的標桿。
讓農業有錢賺
“我家的農家樂,每到周末都忙不贏,還請了好幾個人幫忙哩!”水塘村村黨支部書記龔大祥告訴記者,到了周末或節假日,桃花塢每天接客量有5000人左右。
“為了構建一個和諧的桃花塢農家樂模式,前些天,我帶領村里的20多戶農家樂老板到四川取了趟經。回來后大家都感慨萬千,覺得自家的農家樂還大有可為。”龔大祥說,村里謀劃很久的“水塘農家樂協會”也在學習經驗后很快成立起來。
“協會主要解決菜品、服務等問題,協會根據客戶需求推薦最合適的農家樂,游客的滿意度提高了,商戶間關系變和諧了,景區的發展自然就好了!”龔大祥樂呵呵地說。
“現在民宿能固定解決當地20多人的就業,忙的時候還會增加,我希望371民宿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民奔小康。”鄭晶晶真誠地說到。
在清鎮市紅楓湖旁中華茶博園的古茶園,茶農們正迎著涼爽的湖風勞作著。茶園里視野開闊,茶香四溢,棧道旁時不時有游客駐足拍照,試圖將山水茶一起裝進鏡頭。茶園總經理王應專介紹,為了保護紅楓湖這口貴陽人的“大水缸”,他們的茶園采用華維智慧灌溉系統,并采用有機種植標準。
“坐茶山,品茶點,吹湖風,賞湖景,未來的中華茶博園會讓更多的游客流連忘返。”王應專暢想著自己這片茶園的未來。
同樣,遍地的茶園成了花溪區久安鄉“招牌”觀光景點。每到采茶時節,許多游客都會前來體驗采摘茶葉的樂趣。采摘下來的茶青,交由炒茶師傅手工炒制,親眼見證茶青在高溫的催化下,氣味由青澀逐漸變得醇厚起來,在茶香彌漫的炒茶間,不用多長時間,游客便能完成一趟“茶香之旅”。
讓市民有去處
“走,到鄉村去!”如今在貴陽,周末鄉村游已成為時尚。在田園美景中采摘果菜茶、釣釣魚、在農家樂嘗土菜、大快朵頤之余還可以在農家體驗農活,自然隨心、其樂融融。
“2015年剛來時,道路坑坑洼洼,垃圾到處堆,晚上連路燈都沒有,整個村子看不見年輕人。”肖津桃回憶起剛來時的景象,話語中滿是心酸。而現在用“處處皆美景,四季有看頭”來形容龍廣村就再準確不過了。
在水東鄉舍參觀民宿時,一處炊煙吸引行人。尋煙而去,只見一個20平左右的小院子被藏在郁郁蔥蔥的綠植中,院子中央4個年輕人正用傳統的炭烤方式體驗著BBQ。背靠青山如黛,面朝小河彎彎,炊煙裊裊,如臨仙境。
這些年,鄭晶晶不停地嘗試如何讓地方農特產品走得更遠,她不僅建設了網絡平臺“農集網”,還在自己的民宿里建地方特產展示體驗中心,讓外地游客充分感知永樂特產。“我現正在裝修371的永樂特產展示中心,再過幾天,外地的游客就可以在我這里選購地方特產,不用再去逛商場了。”鄭晶晶說。
“我背著裝滿向往的行囊,尋覓抖落風霜的地方,今天與你相擁,心兒奏出輕松的樂章……綠綠的貴陽,爽爽的貴陽,感受著你的氣息,我醉倒在愜意的天堂。”一曲《爽爽的貴陽》將貴陽綠色崛起的印記深深刻畫在人們心中,現代都市休閑農業重塑了農業的尊嚴,廣大農村更讓人向往。
(劉久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