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鄉長,我家種的辣椒看著有些不對頭,葉子都蔫了。”聽到貧困戶李進德在電話那頭焦急地詢問,貴州省農科院辣椒研究所掛任普定縣猴場苗族仡佬族鄉科技副鄉長的范高領急忙趕去查看。
據報道,2018年,貴州在脫貧攻堅戰中掀起農村“產業革命”,重點發展蔬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貴州省農科院則聚焦“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成立涉及50余個專業學科的25支專家團隊深入產業扶貧一線,展開長線幫扶,范高領便是辣椒產業技術團隊成員之一。
農村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最缺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相比于傳統種植,發展高附加值的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需要的技術比種植玉米、小麥高得多,如果沒有專業人才面對面、心貼心地幫助他們,他們就沒有發展特色產業的底氣。
幫扶群眾,要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就要幫到點子上,扶到根子上。農村群眾缺少發展特色產業的技術,地方政府就精準施策,組建相關產業的“農技強兵”,讓他們在田間地頭解決群眾產業發展的難題。從良種選育到田間管理,再到采后處理,甚至市場對接,幾乎覆蓋了各特色產業的每一環節,幫助精準扶貧產業實現了“精種、精管、精收”。有了“農技強兵”的貼心關懷,農村群眾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發展特色產業。
鄉村要振興,農村貧困群眾要脫貧致富,發展有前景的特色產業必不可少,各地一定要正視農村貧困地區群眾的需求,加強“農技強兵”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