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高水平創新創業載體建設行動,加快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探索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多種形式協同創新模式。
記者劉興報道:南昌高新區通航產業推介會暨冠一通飛落戶簽約儀式今天上午在南昌高新區舉行。冠一通飛公司將在南昌高新區航空城建設我國首個民企自主知識產權通用飛機——GA20研制及生產基地。
因為今年6月,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即將執行第二次發射任務——長五遙二火箭將搭載我國自主研發的實踐十八號衛星升空。長征五號的運載能力也有質的飛躍,比現役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提高了2.5倍以上,起飛推力突破千噸級,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25噸。
胡安田、記者韓阜業報道:5日10時35分,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制生產的山鷹首架外貿飛機在航空工業貴飛總裝下線。航空工業有關負責人介紹,山鷹首架外貿飛機總裝下線,豐富了中國航空工業出口飛機型譜,提升了山鷹品牌影響力,是中國航空工業踐行國際化開拓戰略的又一重要舉措。
中國的進步持續吸引國際媒體關注報道。關于“中國制造2025”,國際媒體怎么說?
在中國中車位于吉林長春的制造基地,來自美國春田工廠的33名美籍雇員正在這里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實地培訓。春田工廠占地40英畝,累計投資將達到9500萬美元,它將成為中國中車在北美市場重要的生產基地。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16年中國對德投資29.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8.6%,存量達88.27億美元。同一年,德國對華新增投資項目392個,投資逾27億美元,累計投資項目9394個,投資存量281.8億美元。
當地時間5月3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總理府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李克強強調,中國與歐盟是全面戰略伙伴,中方始終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樂見歐洲團結、繁榮、穩定,這將有利于推進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
去年10月,連接內羅畢與肯尼亞邊境城市馬拉巴的內馬鐵路一期工程開工,標志著蒙內鐵路將從內羅畢向肯尼亞—烏干達邊界地區延伸。今天,“中國造”蒙內鐵路從蒙巴薩啟程,一路延伸至非洲大陸腹地,蒙巴薩未來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在非洲的“登陸點”。
羅民認為,無論是美國、還是德國、日本的再工業化戰略其本質是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發展。UIF Henning Richter博士還表達了對德國與中國在智能制造領域合作的期待。
主要技術特點包括:自運行—人工智能無人操控技術,自節能—負荷及環境自適應技術,自清潔—智能在線自清潔技術。志陽科技的柔性固態薄膜鋰電池加入了石墨烯材料,使得電池可以反復彎曲,最小彎曲半徑1cm,可以卷在一支鉛筆上。
在國務院新聞辦昨天(24日)的吹風會上,工信部表示,《中國制造2025》已經取得多項進展,下一步將狠抓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 辛國斌表示,中國選擇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也是一種自力更生的做法,是無可厚非的:“我想特別指出的是,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
《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兩年以來,我國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穩定工業增長,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制造2025》取得了哪些成績?接下來將如何推進?中國日報網帶您一圖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