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五大發展理念】年輕人,未來五年一起創新
移動用戶編輯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費訂閱30天中國日報雙語手機報。
說創新讓曹勇脫了“貧”,并非言過其實。
41歲的曹勇,在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中,已屬比較年輕的,他的經歷十分傳奇——
生于農村,中專學歷,一畢業就到四川一家工廠做技術工人。不少人以為他會一輩子待在那里。他卻來到江蘇,加入蘇州一家規模頗大的碳制品公司,任研發經理。他研發的一項技術,每年為公司增加產值近2000萬元。
一切顯得那么不可思議,卻最終有了他所說的——創新讓他脫了“貧”。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 ”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在人民大會堂時,曹勇聽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講到這句話,他拿起筆,在下面劃了一條線。
身在“闖”的時代,更是“創”的時代
那段時間,不管是干什么事,曹勇腦子里總會時不時蹦出試驗現場的畫面——“逼著你去思考,不停地去想究竟該怎么辦”。
試驗現場是他的事業轉折點,最終,他研發出近2000萬元產值的設備。在近兩年的“闖關”中,沒日沒夜的試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緊接著曹勇調整心態,去創造一次又一次看到希望的可能。
曹勇終于闖了出來。盡管他看起來沉默寡言,卻有一股闖勁兒。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闖”的時代,也是一個“創”的時代,這兩個字不僅音似,而且意似——“鼓勵我們年輕人敢于拼搏,敢于創新”。
在成年之前,曹勇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度過的,當時,家里父母除了照顧他和弟弟,還要養著外公和舅舅,六個人都要靠務農來糊口。“那時,父母唯一的期望,就是走出農村。”
畢竟,創新,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靠著現有的東西去過活,而是帶著好奇和激情不斷去探索,曹勇如是說。而這樣的“工作”,最適合處在最好年華的青年。
這,也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上海團審議時強調的“要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
創新大河已浸潤了一個個新興產業的技術大咖。回首當年創業往事,全國政協委員、盛大網絡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陳天橋,不由羨慕如今的融資環境。
彼時走上創業之路,沒有融資,“只有賣身給國外的投資者,到美國上市,到了美國上市之后不被理解,又選擇下市”。而現在,似乎什么企業都可以有100倍PE,“你不覺得這已經太好了嗎?”
陳天橋四五年前還寫過“草根創新”的提案,放在今天來看,這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同義詞。盡管認為“創業不一定代表是創新”,陳天橋還是希望真正的創業者能從創新的角度創業,而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不要一模一樣做一個,甚至從別人的企業里出來,一模一樣再做一個。
“創新”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創業創新氛圍正如火如荼。
陳天橋覺得,創業者證明他們價值的時候,已經到來。
給年輕人營造怎樣的利于創新的環境
多年前,科學界掀起過一場“中國本土為何再沒出過第二個陳景潤”的討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袁亞湘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年輕時,有幸經歷過陳景潤的年代,那時的科研環境,雖然經費不夠充足,條件設備也不如現在,但學術環境卻相對“好很多”——“至少不會為了論文數量的考核而頭疼”。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潘建偉所說,牛頓引力提出好幾百年,才被真正用到計算人造衛星的軌道,電動力學剛建立似乎沒什么用,等到赫茲發現無線電波后一百年,互聯網才為我們做出重要貢獻,“不管是對待基礎研究,還是對待年輕人,都要多點耐心”。
“要從這些大家的成長規律,和成長環境來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反思我們現在給年輕人營造的環境,究竟是否有利于創新。”袁亞湘說。
他喜歡看武俠,他有一個很形象的比方:真正的武林高手,并非是打擂臺賽打出來的,很多時候是藏在深山老林里,或是在某個寺廟里做隱士,一方面不必為了繁瑣的塵世發愁,另一方面以此也能修煉出高修為的道行來。
袁亞湘所在的中科院數學研究院,定下一條規矩:不看短期的論文數量,更看重長期的研究成果。如此一來,每年到畢業時,研究院幾十個博士畢業,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連一篇論文都沒有發表。
“這就考驗領導的耐性了,究竟是為了培養人才,還是看重每年那點統計的論文數量。”袁亞湘說。
如今,盡管已經當選院士五年,袁亞湘依然堅持上課,甚至給本科生上課。在和一些年輕學生接觸過程中,他最大的一個感受還是:年輕人的壓力太大。
他所指的壓力,并非是指學業或科研帶來的壓力,更多的是當下非合理考核評價,以及浮躁學術環境,帶給學生的壓力——“動不動就要求學生要發幾篇文章,等到最后總結的時候,一看數字很漂亮,但這種漂亮的數字,真的能夠培養創新型人才嗎,能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嗎?”袁亞湘不無擔憂。
創新不足的背后是創新人才的缺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句關于創新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已經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的部分。
報告宣布,到2020年,國家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創新,創新,還是創新——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小組會議上,這成為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也躋身為國家戰略布局獻計獻策的關鍵詞。
潘建偉委員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這是一個專門服務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組織,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創新,“如果能把各種各樣的創新人才培養出來的話,就可能有很大的改變。”
潘建偉所想要改變的是一個尷尬的現狀——去日本買馬桶蓋,從國外進口圓珠筆上的“鋼珠”,等等。
這些民眾熱議甚至當玩笑來看待的現象,卻在很大程度上暴露我國科技創新不足之處,而創新不足的背后正是創新人才的缺失。
創新降臨到了信息不如東部發達的西部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發現,西部電商等創新創業活動屢遭瓶頸,其實,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在西部省份建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更好的信息指導和服務。
她特別提出,人才、技術缺失,是西部在創新上的短板。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陶然居集團董事長嚴琦也感到,西部區域的信息不如發達城市快捷,應該提供給西部青年更多的行業導師,“有龍頭企業帶頭,示范性的企業指導他們,這樣能在產業鏈上延伸,避免青年創業的經驗不足和盲目性,也有好的項目合作。”
“創新是高度不確定性的,實際上是試錯的過程,創新也是概率的問題,強調試錯的概率。”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坦言,創新不是強調出來的,不是規劃出來的,政府要做的,是營造好鼓勵創新的環境。
在這位經濟學專家眼里,政府應該多保護產權,減少泡沫因素的搗亂,促進公平競爭,還要穩定預期,使得企業家可以安心地干,并讓科研人員的“能力資本”得到承認。
未來五年,年輕人,創新,使命所在。
(實習生楊書源、宋雅倩對本文亦有貢獻)
熱門推薦
更多>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法國:“黃色背心”在南特示威 現場混亂多人受傷
歷屆G20峰會會標長啥樣?
“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
凱特王妃到底有多少件藍色衣服?盤點凱特經典“藍衣”look
巴新加強安保 迎接APEC峰會
APEC領導人會議即將在莫爾茲比港舉行
千年古鎮靜候世界互聯網大會啟幕
中老鐵路貫通首個超千米隧道
滯留塞班中國游客開始登機回國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開幕式在京舉行
法國戛納秋季電視節開幕 中國擔任主賓國
傳奇之路:巴黎國際車展120周年
泰國民眾紀念先王普密蓬逝世兩周年
中國政府首批人道主義救災物資運抵印尼
國慶長假首日各地迎出行高峰
國慶升旗儀式在天安門廣場舉行
天津:達沃斯上的科技感


- “中國集結號”志愿者行動2018年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 卡舒吉謀殺案辦案遇阻:沙特拒絕將兩名嫌犯引渡至土耳其
- 暖心!圣誕老人向二戰老兵下跪:我們欠你們一個感謝
- 國際觀察:法國騷亂重創馬克龍改革
- 烏總統稱將廢止《烏俄友好條約》




- 多地密集“曬家底” 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地方稅收新增長點
- 國資委談混改進展:超三分之二央企實現產權層面混合
- 統計局:8月份制造業PMI為51.3% 非制造業擴張步伐加快
- 工信部:7月配合立案查處“偽基站”違法犯罪案件21起
- 北京新機場明年通航 西站高鐵20分鐘直達


-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好萊塢大片 續集撐起半邊天
- 盤點:十張圖回顧文娛圈2016那些事兒
- 2016年十大話題電影:調檔、口水戰、下跪——話題比電影還精彩
- 第53屆金馬獎即將拉開序幕 這些看點值得關注!
- 明星們的萬圣節:奧蘭多水果姐扮克林頓希拉里夫婦以假亂真 維密超模從天使到惡魔自由切換
24小時新聞排行
24小時熱評排行
獨家策劃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今天下午抵達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在機場迎接。隨后朝方一行乘車前往下榻酒店。當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金正恩舉行了會談。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