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一行來到興國縣鳳凰村的“農家書屋 電商”服務站,感受獨具特色的“購吧、讀吧、休閑吧”。” 該站點電商運營總監李珍告訴記者:“我們有一個電商交易平臺,農戶和合作社可在該平臺上開自己的網店,免費培訓農戶開網店。
貢江鎮思源社區是一個移民安置區,像王檢秀一樣住上新房的已有551戶。近年來,于都大力實施移民搬遷扶貧工作,打造了貢江鎮思源社區、羅坳大橋移民新村等一批安置示范點,讓移民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嶺背鎮金溪現代農業觀光園鄒桃香坦言:以前連稀飯都吃不上,現在經常有魚肉吃
清晨,華割禾來到自家大棚里采摘豆角、茄子、青椒等新鮮蔬菜,趕早送往附近的菜市場,賣個好價錢。幾年前,華割禾還是一名負債二十多萬元的貧困戶,一家人居住在破敗不堪的土坯房里,就連逢年過節的肉類都得靠自家兄弟接濟。
萬畝油茶基地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仵楠/攝 據記者了解,當地萬畝油茶基地的油茶種植面積為1.3萬畝,目前已完成林地流轉、人工整帶、苗木定植8500畝,基地受益貧困戶1883人。
“產業基地發展帶動了當地就業,讓我們有事做,收入也增加了。今天上午,媒體采訪團看到的萬畝油茶、百畝白蓮、千畝蔬菜是興國縣扶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蘇區時期,僅43戶人家的華屋,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革命,其中20人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留下了“華屋17棵松”的感人故事,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
從深山搬到了移民新村,陳佛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日子真的越過越好了”。據羅坳鎮大橋村支書陳新宇介紹,羅坳鎮移民新村占地約70畝,規劃移民安置160戶,旨在解決大橋古嶂片區6個村小組133戶整體搬遷移民安置和周邊村組部分深山區移民安置。
實際上,作為含田村精準扶貧的特色項目,千畝蔬菜基地已經輻射帶動30戶貧困戶參與種植、務工50多人,成為興國縣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是著名的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和蘇區模范縣,是蘇區精神和蘇區好干部作風的重要發源地、群眾路線的重要形成地。
呵護革命后代的這只小藤籃收藏在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千龍網記者 劉陽攝 千龍網江西于都8月23日訊(記者 劉陽)在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里,收藏著一只小藤籃。
如今這一床溫暖“革命友誼”的被單安靜的躺在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里。紅軍走后,謝招娣一直不舍得用綢緞被單,視之為寶貝倍加保護,她決定等紅軍回來后再交回給紅軍。
在“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中,年輕的記者們在踏上江西這片紅土地后,遇到了兩位長征故事講述者,迎來了紅色第一課。
陳佛生是于都縣光伏扶貧試點的第一批并網發電受益者,現在這里的貧困戶家中都安裝了光伏發電系統。過去依靠耕地陳佛生家年收入只有2000元,自從安裝了光伏發電板,一年賺了5052元。
為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力宣傳和深入踐行偉大的長征精神,培養鍛煉網絡媒體隊伍,8月23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在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舉行。中央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陳俊卿出席儀式并為采訪團授接力棒。
銘記歷史,繼往開來。今天下午,“‘長征路上奔小康’ 福建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紅軍長征的出發地——福建龍巖長汀中復村正式啟動。